“鈴兒響叮當”的歡快音樂又一次全城飄散,聖誕樹將城市的夜空裝點得流光溢彩,商家們打折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在熱鬧過“洋節”的同時,專家呼吁給傳統節日更多關注。
一夜花銷近1萬 聖誕節成“狂歡節”
提起去年的聖誕節,就讀於山西財經大學的研究生小萍現在仍滿懷興奮,她與男朋友逛商場從下午5點一直逛到晚上9點,在一家西餐廳吃過聖誕大餐后,又加入了通宵娛樂購物大潮。一直到凌晨3點,他們才拎著大包小包心滿意足地回去。
回家后細算賬,一個晚上花銷近1萬。“自己當時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既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又放縱狂歡了一把,還是挺值的。”小萍說,今年應該還會去購物,和朋友一起吃飯、唱歌。
早在半個月前,聖誕的氛圍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蔓延,就連二線城市太原也不例外。在太原王府井百貨大樓前面,一座聖誕主題宮殿充滿著異域風情,不時有人在前面駐足拍照。商場裡面,幾乎每個櫃台都已打出了聖誕折扣,滿200減40、滿1000送200等活動極為誘人。
某家居用品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聖誕節是一年活動打得最多的時候,銷量也是平時的好幾倍。太原市貴都百貨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康偉說,聖誕節是一整年中銷售業績最好的一天。
超市內,聖誕樹、雪花、星星、彩燈等各類聖誕產品佔據了顯眼位置,滿滿幾個貨架連成一片﹔KTV、迪廳等場所舉辦各種狂歡活動招徠顧客﹔酒店、餐廳也紛紛推出聖誕大餐﹔就連路邊的水果攤也不願放過這一大好商機,紛紛擺出了“蘋果禮盒”。
中國人為何愛過聖誕節?
雖然小萍對聖誕節充滿了期盼,但就連她自己都有些不解,“為何人們如此瘋狂地愛過聖誕節?”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聖誕節還不被中國普通民眾接受。一直到了90年代,聖誕節才開始被接受,人們開始互送賀卡。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興起,聖誕節在商家的炒作下逐漸成了一個商業活動。”山西省社科院山西人文資源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馬志超說。
馬志超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過聖誕節,這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表現。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與外界的交流日益加強,中國人也能以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國外的節日﹔另外,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加大,人們對休閑娛樂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一些“洋節”或“人造節”開始被人們改造成了購物節、狂歡節。當然,在這其中,商家的炒作“功不可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