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年底,一些政府部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突擊花錢時間。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一期財政收支數據預估,今年12月份將有約1.9萬億元的預算資金待支。對此,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發表署名文章表示,雖然2012年年底財政支出規模較大,但並不是違反預算管理規定,“突擊花錢”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中國,日本也是如此。(12月25日《中國經濟周刊》)
其實,隻要在預算法規、財政監督的框架內,花錢是合規的。今年站出來發表“突擊花錢不違規”這一言論的財政部官員,想要表達的,或許就是這麼個意思。為了佐証“突擊花錢”的合法性,他還專門拉出日本來做類比。這當然沒有問題,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隻要符合了法律與制度程序,怎麼花錢,那是你的自由與權利。
但像如今的“年底突擊花錢”,公眾之所以對這種行為不抱好感,甚至表示質疑,其實就因為,在公共部門“花錢”長期不公開、難透明、缺監督的背景下,“年底突擊花錢”很難脫離人們有關公共行政倫理的叩問。如果說年底突擊花錢不違規,那麼這樣的經費使用是否合理與有效?是否存在浪費現象甚至腐敗暗角?在日常的各種公共開支中,是否存在亂花錢、開支無效益等現象?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真正反對的不是年底集中花錢,而是大手大腳、無效益、無准則地亂花錢。
公眾的憂慮並不是無中生有。這些年來,每到年底,總能曝出一些突擊花錢風波。除了各種天價晚會、年底出差旅游福利,還有購買超標轎車、發放蘋果iPhone當年終獎品等讓人大開眼界的事。可以想象,如果公共資金的使用始終雲遮霧罩,缺乏放在陽光下的坦誠與勇氣,就算在現有制度框架內,日常資金使用乃至年底突擊花錢合乎規定,也未必經得住民意拷問。
從技術上對現有預算制度進行改進,加強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和人大監督,這些都曾是人們對遏制“年底突擊花錢”開出的藥方。但想要改觀一種現象,從來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公共財政的預算及使用情況,始終把公眾監督排除在外,缺乏起碼的公開與透明,那麼“年底花錢不違規”便難免陷入一種自說自話的境地中。如果公眾一直缺乏起碼的知情權,人們對突擊花錢的憂慮與質問便很難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