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開羅1月7日電(記者王振華)在埃及人口“增長史”上,剛剛過去的2012年無疑是“標志性”的一年。這一年裡,埃及人口首次突破9000萬,開始向“億級”人口大國的行列邁進。
據埃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到去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經達到9100萬人。去除移居在國外的數百萬人,生活在埃及這塊古老土地的人口高達8300多萬,在西亞北非地區高居首位,據埃及政府估計,在2025年前,這一數字將突破一億。
近幾年,埃及人口呈爆炸性增長。2006年埃及總人口還隻有7650萬,在此后不到6年時間裡猛增18%以上,淨增約1450萬人。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埃及國土隻有100多萬平方公裡,在中東和非洲地區來說本來就不算大,而且大約95%的國土面積為無法居住的荒漠,目前能夠居住的國土面積隻有5萬多平方公裡。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此外,首都大開羅地區一地的人口就高達近20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埃及人口迅速增長帶來的首要難題是吃飯問題。從總體經濟結構來看,埃及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大約有一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盡管如此,埃及的糧食仍遠遠不能自給。以消費量最大的小麥為例:埃及每年大約消費小麥1500萬噸,人均年消費量約180公斤,據說是世界最大人均小麥消費國。但通常埃及自己隻能生產消費量的一半,其余一半需要從國外進口。為此,埃及每年需要花費巨額財力進口小麥以滿足國內的需求。
人口問題帶來的能源需求急劇增長和能源供求問題日趨突出。上世紀90年代,埃及還是石油出口國﹔到了2009年前后,埃及淪為原油進口國,目前年消耗石油高達7500萬噸。此外,由於本國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埃及家庭用於做飯的液化天然氣一半依賴進口,每年的進口量高達200萬噸。即便如此,開羅街頭等待加油的汽車長龍和購買液化氣鋼瓶的長隊仍不時可見。
埃及人口劇增帶來嚴重的貧困問題。據埃及政府的數據顯示,2010?2011財政年度裡,埃及的貧困率為25.2%,比2008?2009財年的21.6%上升了3.6個百分點。農村的貧困率更高達51.4%。而按照聯合國每天生活費低於2美元的標准計算,埃及的貧困人口比例則高達40%。大約有1500萬人棲身於貧民窟或棚戶區內。
為了滿足龐大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長期以來埃及政府實施食品和能源補貼政策,即政府以正常價格採購食品和能源,以極低價格向居民提供。本財政年度,埃及政府用於能源和食品兩項補貼的開支至少佔財政總開支的28%,成為政府財政赤字連年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何控制人口增長過快增長、找出適合埃及的經濟發展道路、減少貧困,是埃及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