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欲解決藥品"降價死"怪圈 稱將保証企業利潤--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發改委欲解決藥品"降價死"怪圈 稱將保証企業利潤

2013年01月09日08:41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為何藥品一降價,就很快在市場消失?藥價雖多次調整,為何仍居高不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自2月1日起調整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藥等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平均降幅15%,高價藥品平均降幅20%。

藥品降價深受百姓歡迎,但不少患者擔憂,過去有些藥品一降價很快在市場上消失,被戲稱為“降價死”,此次調價會不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也有人說,藥價雖多次下調,但為何藥價仍居高不下。就此,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和專家。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表示,藥品“降價死”主要還是個別企業的個別品種。一部分原因是有些藥品臨時性供應下降,但短期內會恢復供應。他坦承,文件生效后,有些藥品可能會短缺,但隨后會恢復供應。

“一些規格或制劑消失也可能是企業經營不善引起的。”宋大才說,這種情況會有其他企業的其他藥品保証供應,符合調價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初衷。

此外,也有少量藥品因發病率低導致企業利潤低不願意生產和某些藥品原料國內不能生產導致藥品供應不足。有關專家表示,基本藥物招標採購政策不完善,和配送不及時也是造成“降價死“的重要原因,今后需進一步完善藥品招標採購政策。

宋大才說,保証藥品可以持續的供應,是藥品調價的基本初衷。此次調價考慮了補償企業生產成本,將保証企業合理利潤。

近年來,發改委等部門也不斷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要求對調整價格后藥品銷售數量產生明顯變化的,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進行調查,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及時予以糾正。

近年來,我國藥品價格多次調整,但很多人感覺價格仍高。宋大才說,“前后我們共進行了3次藥品調價,但具體到某種藥品來說,最多的隻調整過3次,有些可能並未調價,所以有些人感覺不明顯。”

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列入國家醫療保險用藥目錄的藥品和部分特殊藥品的價格制定。2000年以來,我國共進行了3次價格調整,分別為2001年至2003年,2006年至2007年,和從2011年開始的本輪藥品價格調整。

針對一些外資藥價格高企和國產藥價格差距較大的現象,一些網友認為是分別待遇。宋大才表示,如果外資企業生產的藥品創新性不大,執行的是國內價格,“對於外資企業的一些藥品,今后還將引進國際價格比較。”

據悉,此次藥價調整也注重加強了對低價藥品的價格扶持。特別是對臨床短缺的低價藥品,在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專家評審和廣泛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適當提高了價格,以鼓勵低價藥的生產供應。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