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九連漲為何難換職工幸福感?--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養老金九連漲為何難換職工幸福感?

2013年01月13日10:45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這本是一個民生重大利好消息 。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

  這是2005年以來,國家連續第9年調整企業養老金。此次調整后,預計企業人員退休金將達1893元/人/月。

  但據媒體報道,很多因此獲益的職工並沒有歡呼雀躍,反而普遍反應平淡,覺得生活水平並未有隨著九連漲顯著提高,甚至稱沒感覺。

  這一巨大反差值得探究。

  首先一個原因是社會保障起步晚,起點低。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僅達700元,導致很多退休職工生活艱難,於是才啟動了持續9年的上調計劃。

  比如2012年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了1721元,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也遠落后於當年城鎮居民平均收入的水平。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雖然九連漲,但這些年物價水平也在漲,尤其是基本生活資料上漲勢頭更猛,對於廣大低收入退休職工而言,他們退休金上漲的幸福感被追不上的豬肉、白菜、大蔥價格沖抵殆盡。

  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基本養老保險退休金相對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水平已經從2005年的60%下降到了2009年的47%。據測算,2010年替代率為42%,2011年略有上升達到44%左右。替代率下降意味著養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應貶值。這意味著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連漲8年后,實際收入上漲尤其是購買力卻在下降。

  養老金替代率指勞動者退休時,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

  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這意味著,九連漲盡管有助於退休人員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但仍有相當一批退休職工依舊很難保障基本生活。

  這都不是最麻煩的問題。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熱帖:“部隊退休:7800元。機關退休:5800元 。事業單位退休:4800元。企業退休:1800元。”雖然數據放之全國有偏頗,但卻折射出中國現在養老金一個可怕頑疾——雙軌制。比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保持在將近100%,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即使公務員沒有佔用職工繳費的錢,直接由財政撥付,也已經成為納稅人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而且這樣的體制內外落差,無疑進一步加劇社會鴻溝,激化矛盾,使九連漲帶來的惠民正向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中國社會保障已經全面挺進法治時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這除了進行深層體制改革,徹底消弭雙軌鴻溝,使城市居民全面納入社會化養老的主渠道,更需要確定一個符合多數人要求的養老金基准線——按現行職工養老金水平,體制內會抵制,而按照目前公務員的水平發放,會成為各級財政不能承受之重。

  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表明,全國近一半省區養老金收不抵支,全國養老金個人賬面虧空高達2萬億元,始終沒有擺脫“寅吃卯糧”的窘境,並存在著地區、行業巨大落差。

  根據2012年中央財政預算,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中,用於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的補助為2173.73億元。由於養老金的基數擴大,這一數字在2013年將進一步增加。

  因此,要徹底打破部分職工養老金越漲、生活水平越低的悖論,一方面需要完成制度並軌,建立全社會統一的養老安全網﹔另一方面則需要國家財政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社會化養老機制,並適度提高個人繳納水平。

  對於一個經濟快速增長、財政收入增幅更快的國度來說,縮減一些不必要的公務開支,裁撤些不必要的機構和人員,多對佔盡政策資源優勢的央企征收些紅利,全面提升全民的養老保障水平的潛力還是相當大的。

  這不僅關乎民生,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 石述思

(來源:工人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