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全景。
華西村提供
如今的華西村,既初步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又基本實現城鎮化,可以說,走出了一條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共進之路。2012年12月27日,胡錦濤同志來到華西村視察,對我們給予了熱情鼓勵。這更堅定了我們推進農村城鎮化、打造城鎮化新農村的決心。華西村的城鎮化之所以質量較高、群眾滿意,我覺得主要是由於做到了以下三點。
立足實際,形成自身特色。我以前講過:“中央出台的政策,是對全國而言的,不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地方而說的。有些政策,發達的地區要抓緊貫徹,欠發達地區可能就要等一等﹔有些政策,欠發達地區要落實,發達地區就不一定需要了,因為它已經跨過了那個發展階段,沒必要再走回頭路。像按照華西現在的條件,如果因陋就簡,那就是最大的浪費!”總之,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我們這裡是發達地區,原來大多數人家的房子就和別墅差不多大,如果住公寓房,就脫離了實際。所以,這些住戶集中起來建新式別墅。房子雖然和原來一樣大,但集中后不僅使土地多出來了,而且避免了亂搭亂建現象。如果有的人家房子小,經濟條件不夠好,就住公寓房。如果經濟條件還不夠好,就“一房兩制”,老房作價多少,新房價格多少,兩者相抵,多出來的作為公的部分租給他,他出租金,以后有條件了再把房子買下來。其實,一切立足實際,這本身就是一種特色。特色就是優勢。正是因為有特色,華西村才有吸引力、生命力,才能讓城市裡的人、國外的人來華西村花錢。我認為,這就是華西村的“城鎮化”和“國際化”。現在,每年來華西村的國內外游客都超過200萬人次。
統籌全局,確定長遠規劃。華西建村50多年來,始終做到長規劃、短安排,段段有目標、時時有藍圖。我們上世紀70年代造田,80年代辦廠,90年代建城,21世紀育人,走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村城鎮化道路。我們還制訂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發展的新規劃,爭取實現空中有飛機、陸上有火車、海裡有巨輪,上天入地、通江達海、聯通全球。當然,要成為一個城市,還要解決好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這是轉型的需要,也是未來的方向。我們的思路是抓好“五大”建設,即大樓、大醫院、大觀園、大華西建設及推動大華西通向大城市。從2007年開始,為保障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我們與上海長海醫院合作建立了一所體檢中心。下一步,我們還要和有名氣、有特色的醫療機構合作。華西村的發展是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的,今后要抓好企業轉型升級。所有企業都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該調整的調整,該提升的提升。高耗能企業務必要抓技改,高污染企業務必要徹底改。近10年來,華西村廣開致富渠道,直接間接帶動1萬多人就業。今后,我們要本著“堅持自主安排、發展各行各業”的原則,鼓勵村民更好地勤勞富、守法富、持久富。
堅持共富,促進社會和諧。本著“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的原則,華西村以獨創的“一分五統”舉措,接納周邊20個村共同發展,從而有了“大華西”,面積35平方公裡,村民3.5萬人。10多年來,大華西實現了“基本生活包,老殘有依靠,優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勞,生活環境好,小康步步高”。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未來要把華西村打造成一個“百年老店”。華西村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有著幾萬人的村庄。發展為了什麼?為了群眾﹔發展依靠什麼?依靠群眾。沒有群眾的認可和支持,百年老店就是黃粱一夢、海市蜃樓。大華西干部群眾認可“一分五統”、認可華西精神、認可共富之路,能夠統一思想、提高素質,融入華西大家庭,這就為提高城鎮化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