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統計局在解答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首次公布了中國居民的基尼系數,闡釋了多年來一直為外界所關注的中國居民收入分布情況。從公布的基尼系數看,中國收入不均情況比較嚴重,收入差距較大,但還沒有到嚴重失衡程度,還不至於到收入差距懸殊的地步,且自2009年以來就處逐漸改善過程中。作為新公布的一個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基尼系數不僅揭示了收入分布狀況,而且還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未來經濟運行格局提供了全新觀察角度。
一、基尼系數和經濟增長。一般認為,消費增長和收入增長密切相關。綜合而言,社會總消費需求大小受消費水平提升和比較效應影響,收入的消費邊際遞減效應並不明顯,更為一般的實際表現是收入增長和消費增長同步變化。當社會中收入差距擴大、即基尼系數擴大時,在相同的社會平均收入增長下,富人的佔據份額增加,由於富人群體本身消費的超前性,富人群體收入增長的邊際消費遞減效應極有可能超過消費水平的提升效應,導致全社會收入增長對總消費需求規模提升的作用下降。另一方面,窮人佔據份額下降,意味著窮人收入增長不足,同樣也會帶來社會總消費需求水平增速的下降。從2003∼2012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增長的變化情況看,兩者大部分時間是同步變化的,但2004年和2012年卻是例外:2004年收入增速回落,但消費增速繼續提升,2012年也是如此。仔細觀察發現,例外情況出現這兩年都是基尼系數回落的年份。有趣的是,這兩年的基尼系數基本接近,2004年為0.473,2012年為0.474。我們有理由相信,0.474是有利於收入增長對中國消費需求提升的基尼系數分界點,可作為改善收入分配的基准。
二、基尼系數和經濟周期。基尼系數衡量的是居民收入的均等程度。一般說來,一個社會中收入分布越是不均,收入增長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就越是乏力,消費需求的持續性就越成問題,“經濟發展、收入增長、需求上升”三者之間的正循環圈就容易出問題。在投資仍為第一經濟增長動力的中國經濟發展現階段,消費需求不足問題不足以成為制約增長、決定周期的決定性因素。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消費率也必定會提升,消費需求在總需求中的比重會上升,消費增長的持續性將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轉變增長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
三、基尼系數和稅收改革。基尼系數過大,意味著收入差距過大,長期積累的結果必然導致財富社會分布差距過大,社會不安定因素上升。綜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收入分配改革、稅收體系調整,無不與改善社會財富的配置格局有關。因此,基尼系數在根源上影響著未來的收入分配改革和稅收體系調整動向。中國目前的稅收來源主體是企業,稅源主要集中於生產環節,在生產環節產生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合計收入佔全部稅收收入比重40%以上,個人所得稅在全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僅為5%∼6%,因而現階段收入差距不足以引發對稅收體系調整的需求。當前政治體制決定中國政府是“建設型”政府,現階段國家對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性支出佔比仍然較低﹔相對於“服務型”政府的美國,社會保障支出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明顯偏低。美國社會保障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約20%,中國僅及美國的一半,即10%左右。可見,基尼系數改善更多的是需要通過稅收體系調整,而非社會保障體系完善。 (作者單位:上海証券研究所)
(來源:証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