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今年在預算審查方面“新政”迭出: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尚未開幕,省人大代表就已於1月中旬收到預算報告,同時還收到一個U盤,裡面裝著“大部頭”預算草案的電子版。這樣,代表在大會前就可向省財廳發問。
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預算報告的內容也比往年詳細,廣東省財政廳首次在省兩會期間設置財政預算24小時熱線,隨時向省人大代表解答有關財政預算的疑問。他們還將在省人大會場內設置專門的咨詢點,現場接受人大代表的咨詢。
由此可見,廣東的政府財政部門與人大代表之間業已形成良性互動:財政部門准備接受人大代表對預算的審查,而人大代表的審查意識和熱情也分外高漲。廣東之外,其他地方也有所動作,如湖北省水利廳2012年年初也曾“邀請”省人大代表對部門預算進行審查。
但是,我國多數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的預算審查,還基本處於無所作為或作為極其有限的狀態,政府預算仍處於一種被放縱的狀態:從兩萬元一桌的公款宴席可以推知,官員們在“三公”消費方面還是太有錢了。一方面領導強調“過緊日子”,一方面巨額“三公”資金被人民代表大會“簽單”,說明一些人大代表在預算審查上失職了。
審查與批准政府預算,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重要職權,一個地方的預算總盤子以及支出方向不能由少數人做主,而應由全體人民說了算。相應地,每名人大代表受選民托付監管政府錢袋子,對預算行使知情、審查、批准的權力,其手中一票庄嚴而神聖。
但這種預算審查權恰恰被很多人不當一回事,政府提交的預算報告不知所雲,人大代表懵懵懂懂,同意票就輕而易舉地投出去了,政府單方面的意志順暢地變成“人民意志”。結果,一些地方政府無錢辦孤兒院而有錢建豪華辦公樓,幼兒園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卻隻收機關公務員子弟。
經常有人抱怨制度不健全,而在預算審查上,憲法和《預算法》等都有明確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就是干這個事的。顯然,預算審查在制度上還沒有被完全激活。但是,如何激活、誰來激活?隻能是每名人大代表向財政部門發出質詢、詢問,給自己不滿意的預算安排提出修改意見,甚至投下棄權票、反對票。唯有如此,才能把預算審查制度落到實處。
廣東省財政部門配合人大代表的預算審查,是當地人大代表強力推動的結果:2008年,部分省人大代表批評財政預算看不懂,引起巨大輿論反響﹔第二年,省級預算草案由類級科目細化到款級科目。2011年,省人大代表公開質疑省級部門預算給8所省直機關幼兒園6863萬元財政補貼的安排,將機關幼兒園推向風口浪尖,之后才有地方政府被迫出來表態“逐步取消”。
政府攥著納稅人的錢袋子,而民主的要義之一,就是由人民來“管錢”。這是一種理論的宏大敘事,要由人大代表從小處、細處擔任責任人,相關工作很瑣屑,但責無旁貸、任重道遠。看著給機關幼兒園的不合理預算安排,人大代表不能不提出質疑﹔面對過分充裕的“三公”經費,人大代表掄起板斧砍它兩斧頭,這合理合法,真可謂義不容辭。
制度固然重要,行動更關鍵。要管住政府的錢袋子,與其說制度沒有被激活,還不如說是不少人大代表沒有很好地履職。如今,公眾的監督意識日益覺醒,人大代表更應該積極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楊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