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網站近日發布的一則關於“啟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對公開市場常規操作進行必要補充”的公告,引起了外界有關“中國版量化寬鬆(QE)”的猜測和討論,有媒體以“中國版QE迫近,央行擬推全天候逆回購”為題,進行了大篇幅報道。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版QE成行,將對大宗商品等保值板塊形成刺激性的利好,並形成新一輪的上漲,進而引發了“中國版QE能否引爆A股”的猜想。如何解讀央行舉措,顯然直接影響投資者對投資時機的判斷。
本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該專家明確表示“並不認同SLO是中國版的QE。”他同時強調,SLO有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這是解讀這則央行公告的一個很好的角度,但他認為,這種推進作用不宜過分解讀。
駁斥“中國版QE”說
這則落款為“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發表於2013年1月18日,題為“公開市場業務公告﹝2013﹞第1號”的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人民銀行決定從即日起啟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使用。”
關於使用SLO的操作細則,這則公告稱:“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以7天期以內短期回購為主,遇節假日可適當延長操作期限,採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開展操作。人民銀行根據貨幣調控需要,綜合考慮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狀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等多種因素,靈活決定該工具的操作時機、操作規模及期限品種等。該工具原則上在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間歇期使用,操作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具有系統重要性、資產狀況良好、政策傳導能力強的部分金融機構,操作結果滯后一個月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對外披露。”
據了解,這一工具(SLO)除了通過逆回購提供流動性外,還可通過回購回收流動性,在原先每周兩次(周二、周四)公開市場操作的基礎上,每周一、三、五央行將針對12家主要大型銀行實施定向逆回購,並以隔夜期限為主。有媒體援引業界專家的分析稱,SLO的啟用,預示著正、逆回購將成為央行調節流動性的主流工具,公開市場操作的頻率或將增加,使其在流動性調控上更趨精准,使得流動性的波動大幅降低。此舉也意味著未來存款准備金率這一流動性調節工具的使用頻率將減少甚至逐漸淡出。
本報記者仔細閱讀各家媒體的相關報道發現,雖然這些報道均在標題的顯著位置強調了“中國版QE”,但在文中並未給予詳細解讀,隻有其中的一篇報道在文中表示:“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交易員則稱,這是中國版的QE(量化寬鬆),央行改變了流動性管理的方式,減低了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
那麼,究竟應當如何解讀央行增加SLO的使用頻率?可否將其直接理解為“中國版QE”?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明確表示:“我並不認同SLO是中國版的QE。”“該報道有誤導讀者之虞。”因為央行推出的工具名字是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因此這一工具除了通過逆回購提供流動性外,還可以回購來回收流動性,因此這是一個流動性調節工具,而不是一個流動性注入工具,央行的目的旨在熨平流動性波動,以及應對在春節到來的流動性短缺。“這是央行的真實用意。”這位專家強調。
這位專家還強調,如果中國央行在此時推出量化寬鬆(QE)政策,在目前國內通脹率走高的情況下,“有百害無一利!”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而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7%。顯然,CPI上漲趨勢明顯,通脹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若量化寬鬆(QE)在中國登堂入室,無疑將加劇國內通脹壓力﹔另外還將刺激信貸規模的膨脹,對於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毫無益處。
SLO有利於利率市場化改革
既然“中國版QE”的解讀受到質疑,那麼應怎樣正確解讀央行的舉措?這位專家同時提出了如下見解:以前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在周二和周四,而引入的SLO將出現在周一、周三、周五,從而可以使央行在周一至周五“全天候”進行流動性干預﹔SLO是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新工具,評論認為SLO的啟用將使得央行原來過分依賴存准的程度降低﹔SLO採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進行,有利於利率市場化改革。
這位專家進一步解讀道:SLO的即時啟用預示著正、逆回購將成為央行未來調節流動性的主流工具,意味著存款准備金率工具或將逐漸淡出。因為相對於SLO對於貨幣流動性的周期短且可隨時收放自如的調節功能,存款准備金率對於流動性的控制功能可謂“猛藥”,且具有長期效應。如今央行啟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對公開市場常規操作進行必要補充,意味著公開市場操作將更趨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存款准備金率有望逐步淡出。
由於正、逆回購與存款准備金率工具對資金鎖定的深度不同,對流動性的影響也有差別,前者可熨平短期流動性的波動,后者則對中長期流動性提供支持,所以兩者可並行不悖的使用。但可以預見的是,存准率的使用頻率將減少。
不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2013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會更加綜合,將不光依靠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率和利率政策都有可能會使用。
有專家認為,SLO的使用將有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並將利率市場化的“地基”打牢固。對此,中國社科院專家表示,SLO的確有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這是解讀這則央行公告的一個很好的角度,但這種推進作用不宜過分解讀。利率市場化是個逐步推進的系統工程,決非依靠某個金融工具即可一蹴而就的。
這位專家認同的觀點是,SLO的推出有助於探索基准利率。“公開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在制度的架構上其實已經做完了,下一步是要保持利率的穩定性,確定風向標。”
當銀行間市場基准利率明確之后,除非央行對經濟形勢的看法發生變化,否則基准利率不應該隨便改變,市場價格如果偏離基准利率太多,央行就用正回購或逆回購操作來進行干預,使得市場利率回到合理水平。
未來央行宏觀調控的工具將以公開市場操作為主。因為調息或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對通脹會有較大的影響。假如處在寬鬆貨幣政策通道中,央行降息或降准在刺激經濟的同時也會刺激通脹,有可能得不償失。
>>名詞解釋
何謂公開市場操作與回購
公開市場操作:又稱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証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以來,在不同的時期曾經使用過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當年第六號《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決定自4月29日起暫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購操作,此后將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債券發行系統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招標發行央行票據。
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與逆回購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是一種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式。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証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証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証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証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