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子銀行不唱獨角戲--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影子銀行不唱獨角戲

朱禁弢

2013年01月29日09:20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沒有高聳的大樓,也無華麗的外形,有人卻形容影子銀行是銀行大堂中的“歌聲魅影”。魅惑的身影甚至籠罩住了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城投平台等大量非銀行金融機構。

  因銀行無法滿足資金需求,一些高風險貸款者取道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助多樣化的理財產品獲取銀行貸款。這些產品潛伏高風險,面對高利潤銀行也可能涉足其中,由此累積的風險將是2013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之一。

  現在這個錯綜復雜的新興金融體系正隱現令人不安的冰山鋒棱,它們會成為今年中國經濟的定時炸彈嗎?

  1月16日—17日,由經濟學人集團主辦的“領軍者峰會系列:中國”會議和“中國峰會”在北京舉行。眾多知悉中國金融的資深人士濟濟一堂,對於非銀行金融部門的野蠻擴張、對中國經濟所積累的潛在風險進行了審慎討論。

  規模幾何:最高或達30萬億元

  銀行信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社會融資的主力,但去年銀行信貸投放量佔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不斷下降。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這意味著我們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其中影子銀行體系的金融產品代替了銀行信貸。”

  銀行本來是吸收短期存款,放出長期貸款的信用中介。加上“影子”二字后,這一名詞的發祥地——美聯儲將其界定為:從事期限、信用和流動性轉換業務,但無法享受中央銀行流動性支持或公眾信用擔保機制的金融中介機構。

  可見,影子銀行事實上在從事與普通商業銀行類似的業務,但是既缺乏監管,又無央行的信用擔保。影子之說就意味著更大的風險。

  中國式的影子銀行不是非銀行機構的獨角戲。

  惠譽評級金融機構部高級董事朱夏蓮指出,中國的影子銀行與正規的商業銀行體系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是深度合作。“比如說信托貸款就是銀行參與影子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大部分貸款都流向與銀行相關的信托產品。理財產品等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外的業務也都流向了影子銀行體系,迫使我們對銀行評級時都要充分考慮這對銀行穩健性的影響。”

  一份央行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的影子銀行統計體系囊括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証券公司集合理財、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証券投資基金、投連險中的投資賬戶、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小額貸款公司、票據公司、具有儲值和預付機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組織的民間借貸等融資性機構。

  盡管有上述統計口徑,影子銀行的規模卻無官方數據披露,多家機構估算規模約在10萬億~30萬億元。

  瑞銀証券估算的影子銀行總規模為20.9億元左右,佔GDP的40%﹔如果再加上非銀行機構所持有的企業債券,這個數字將達到24.4萬億元,佔GDP的46.5%。但這數字並不包含銀行的理財產品。

  招商証券則認為,截至2012 年三季度末,我國影子銀行存量規模達28.25萬億元。隨著影子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張,其信用創造活動正在對全社會的融資活動和融資結構產生重要的影響。在2012 年前三季度13 萬億元的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影子銀行的信用增量達3.87 萬億元,佔比達到29.2%。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微博)並不認同上述統計口徑,他公開表示,許多正常的銀行表外業務被誤認為影子銀行,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具備高杠杆和顯著的期限錯配特征。不過,后者是國際公認的影子銀行評判標准。

  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亞洲經濟編輯可思夢直言:“也許我們在使用影子銀行這一詞匯時有些隨意,但這類非銀行金融部門的迅猛增長確是今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資金大多來自理財產品

  相對儲蓄的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因較高的收益率受到熱捧,一些老年投資者甚至在理財產品開售前就到銀行大堂要求提前購買。而這些理財產品背后的運作過程往往諱莫如深,2012年,這類急速擴張銀行表外業務已經暴露出風險的冰山一角。

  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的職員濮某未經銀行審批授權,在銀行貴賓室私自向客戶出售了規模達1.4 億元的“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計劃”,產品分四期發售。2012年12月產品到期,投資者未能得到按期兌付,承諾的11%~13%的預期收益率化為泡影,資金血本無歸。

  相關報道稱,受牽連的投資者至少200 人,大部分投資者不具有相關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力,年齡普遍在40~60 歲之間。為獲高收益,投資者往往集合親友資金參與投資,而產品違約導致親友受株連。

  中銀財富的分析報告認為,投資者雖然不清楚該產品的運作過程,卻有意或無意地認為在銀行銷售的產品就有銀行兜底,從而無視風險、隻追求收益。該產品風險比信托計劃高得多,投資門檻卻僅為50 萬元,繞過了信托監督的有關規定,將發達國家成熟的有限合伙投資模式異化為涉嫌非法集資。

  “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商業銀行通常都隻為大企業服務,大量的小微企業和民間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金融市場化的演進》一書的作者、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小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近年來央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外匯佔款的流入也在下降,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貨幣的供應。而伴隨著巴塞爾協議Ⅲ的執行,銀行所面臨的資本金約束愈加嚴厲。將資產轉移到表外可以節約銀行的資本消耗。

  一方面資金需求強烈,一方面供給受限。而商業銀行作為信托、基金公司等理財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自然具備了在正規的資產負債表外去發展融資體系的沖動。

  安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微博)指出,當商業銀行把負債轉移到表外以后,其表外的放貸行為規避了貸存比、資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備金等監管約束和限制,這樣商業銀行就提升了其貸款和信用供應能力。

  存款利率被長期管制,中國儲戶不堪忍受負利率之痛。在通脹重壓下,存款紛紛流向其他替代產品,比如理財產品、信托、集合理財、專項資管等等。隨著大部分儲戶習慣於對理財產品的滾動購買,大量發行的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影子銀行資金來源地。

  在監管部門對信貸額度和信貸投向的嚴厲管制下,一些房地產企業,高耗能、高風險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資金。因此這類企業隻能尋求傳統銀行以外的融資渠道獲得資金。業內人士認為,影子銀行體系的興起是由於信貸額度控制與貨幣資源分配不均衡所導致的結果。

  怎麼監管

  由於多涉及到銀行的表外業務,加之牽扯多類型金融機構,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並非易事。但如果考慮到影子銀行產生的根源,則防范風險的辦法並不難覓。

  中銀財富的研究報告提到,由於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未竟,影子銀行實質上是承擔了一個連接貨幣市場和存貸款市場的中介,是對傳統銀行信用擴張渠道的變相替代或補充。因此明顯不同於歐美等國通過金融衍生產品無限放大杠杆的影子銀行體系。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巴克萊資本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微博)提出,長期的金融管制,沒有使資金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銀行將資金挪至表外,雖然形成了影子銀行體系,但至少讓資金使用更有效率。

  “政府如果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讓更多資金留在表內也能發揮作用,就能從源頭控制影子銀行體系的擴張。”可思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通過商業銀行發售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以私募股權,銀信合作,委托貸款等方式來運作,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影子銀行實際上依附於現有商業銀行體系,儼然成為銀行融資渠道的補充。因此控制影子銀行擴張,事實上應從規范商業銀行經營秩序入手,以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為根治手段。

  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1月19日表示,銀監會今年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切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尤其是關注影子銀行的順周期風險暴露問題,防范影子銀行將風險傳導到銀行體系。

  針對華夏銀行理財風波,銀監會在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出,銀行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以及誤導消費者購買。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21日在人民銀行調研時明確表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市場化的金融改革。這或許意味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