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新能源行業危機謠言四起,中國光伏產業一夜間“哀鴻遍野”,核電產業也因為福島事件遭遇重創,國內風電公司業績變臉、風電行業遭遇拐點……熱捧的新能源行業轉眼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隨著新能源危機出現,PE對新能源的投資熱情驟然降溫,與之前一窩蜂地涌向新能源行業的行為相反,現在PE們對新能源企業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我依舊看好新能源行業。
寒冬中新能源
從事PE投資多年,新能源產業始終是關注的重點,也投資了近10個新能源以及與新能源相關聯的項目。可以說,我見証了國內新能源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過程。
其實過去幾年也出現過個別新能源企業不景氣的現象,但像今年這樣新能源行業大面積爆發危機還是首次。
首先是光伏產業,《中國光伏業一夜間“哀鴻遍野”》這篇文章引用的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於半停產狀態,在多晶和切片等環節,停工企業更達到70%~80%,甚至破產轉行的企業不在少數。
其次是風電行業,據《風電業績“變臉”風電產業提前遭遇“寒流”》一文稱,國內49家風力發電板塊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報銷售毛利率均值為18.71%,較今年中報時的19.21%環比下滑0.5%,較去年三季報時的20.55%同比下滑1.84%,而其2011年三季報應收賬款均值達到26億元,較今年中報時的24億元環比上升2億元,較去年三季報時的16億元同比上升63%。在風電行業發展陷入低迷的背景下,毛利率、淨利潤大幅下降已是風電企業面臨的普遍困境。
謠言中危機產業還有核電,今年3月日本遭受強地震,福島第一核電站出現嚴重核泄漏事故后,中國政府在3月16日也宣布暫停核電項目的審批,這對國內蓄勢待發的核電及核電設備制造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
“山雨已來風滿樓”,新能源產業普遍不景氣,股市中新能源板塊股也普遍受到冷遇,PE對新能源投資的熱情也驟然降溫。記得五年前我投資第一個風電設備項目時,美籍華人鮑亦和博士等專家對我說:“風電在中國剛剛開始,今后這方面的項目我們這輩子是干不完的。”但沒過幾年,危機就出現了。前些日子遇見南京大學的楊教授,他的觀點很鮮明: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投資應謹慎,國內持有這一觀點的專家和學者不在少數。
不過我仍堅信,新能源投資危機是暫時的,在前些日子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舉辦的新能源投資論壇上,不少學者和投資者與我觀點相同,大家依然看好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新能源企業的投資。
風物長宜放眼量
雖然新能源行業遭遇到危機,但是我認為,從政策和產業自身來講,新能源並非沒有轉機。
首先從政策面上看,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發展計劃中,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重要戰略舉措,多年來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及相關設備生產企業大量興起並快速成長,這說明社會經濟發展對新能源產業的需求在上升。
從產業層面上看,風能行業是2005年我投資第一個新能源項目所進入的產業,當時中國電力裝機容易量為6億千瓦左右,而2010年,這一數據已接近10千瓦,根據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電力裝機總量將接近20億千瓦,面對如此強大的能源需求,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這些需求如何解決?
如果把火電和水電作為傳統能源,把風能、核能和太陽能作為新能源,2010年兩者各自比重約為95%和 5%,其中火電所佔比重為72.43%、水電22.12%、風電3.22%、核電1.14%、太陽能0.08%,從中不難看出,中國新能源利用還處於很低的水平。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氣候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的國際性公約,為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規定了標准:在2008年至2012年,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中國是《京都議定書》國際公約簽訂國,在當年屬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前沒有減排、限排指標約束。但這幾年國際氣候會議對中國這方面壓力加大,中國自己也作出了減排承諾,再繼續大規模發展火電有悖此承諾。
未來火電行業比重仍舊會下降,理由有三:一是煤、油資源匱乏,這幾年中國已成為原油進口大國,過度依賴進口成為經濟發展的隱患﹔二是煤、油運輸問題,中國鐵路運能中煤、油佔了很大比重,繼續擴大火電比重,運能也是問題﹔三是即使有油有煤,發展火電也受到減排指標的限制。
至於水電,盡管近幾年仍有大型水電項目在建,但受資源和環境等影響,很難再重復建設出三峽水電這樣大型的水電項目,整個產業大發展概率小。
所以,毋庸置疑,未來10年傳統能源仍將是主角,但其比重逐年下降成必然趨勢,而發展新能源產業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
誰唱主角?
未來誰能成為新能源的主角呢?我認為,未來10年能規模化運用的仍是核能、風能和太陽能。
我的判斷是有理由的,根據國家發展規劃,至2020年,中國發電行業總裝機量將達20億千瓦,其中火電所佔比重將由 2010年的73.43%下降至60.53%,風電將提升到10.53%,核電提升至5.26%,太陽能佔1.05%。
其中,核電盡管受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影響較大,但中國核電發展仍將繼續,只是在提升幅度上不會太大。
目前業內爭議較多的風電產業,今年10月19日《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正式發布,該路線圖設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億、4億和10億千瓦,成為中國的主要電源之一,到2050年風電將滿足國內17%的電力需求,未來40年累計投資12萬億元。
另外,全球風能理事會報告稱,中國各電力公司已經達成一項協議:到2015年增加8000萬千瓦、到2020年增加1.5億千瓦風電。另據中國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該集團已投資400億元人民幣用於風電輸入電網的設施改造。因此,風電產業的大發展勢頭仍將繼續。
至於目前大家質疑的風電價格,目前陸上風電開發的成本在0.35元~0.5元/千瓦時左右,相應的電價水平確定為0.51元~0.61元/千瓦。在當前電價機制下,不考慮煤電的資源、環境成本、風電成本和電價水平高於中國煤電成本和電價水平,若考慮到中國的煤電價格上漲或將持續,2020年陸地風電的成本將與煤電持平,風電競爭力大幅提升。
再來看太陽能發電,2010年全球裝機容量約為1700萬千瓦,我國僅為80萬千瓦,為全球的4%。應該說,太陽能發電水平除少數發達國家外,全球利用水平都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投資大、成本高。但隨著太陽發電新技術的運用,這一問題正逐漸解決。據國家《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光伏發電每度電的投資成本下降到1.5萬元,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配電則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每度電投資成本下降到1萬元,發電成本達到0.6元,在電力市場也會形成有競爭力的價格。
綜上所述,盡管新能源產業目前面臨很多危機,但發展機會和發展趨勢毋庸置疑,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也是大勢所趨。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新能源發展所暴露的問題必須要重視,行業發展中的無序競爭、盲目擴張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所以,目前這輪危機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是導致行業發展步伐短期會放緩,但好事是,從長遠看,這輪危機是一次行業洗牌和調整的機會,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在這輪調整中獲得大發展契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証。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