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資超市上演攻防互換 一線市場不再受寵--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內外資超市上演攻防互換 一線市場不再受寵

婁月

2013年02月06日13:13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各大超市去年的開店數據日前陸續出爐。在零售業跌入七年來最低谷的去年,超市一改往年跑馬圈地鋪攤子的做法,在開店上變得謹慎起來。從各企業的開店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去年超市的擴張速度普遍放緩,渠道下沉趨勢更加明顯,內資企業開始逆襲領跑開店速度。同時各企業開始對業績差的店鋪進行調整,因而去年關閉的店鋪尤其多。

  擴張速度普遍放緩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統計數據,去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名義同比增長10.8%,增速相比上一年大幅度放緩11.8%,創下2005年以來新低。事實上,對於超市業來說,增長放緩不僅體現在零售額的增速上,還體現在開店的數量上。

  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超市曾經是中國的“開店大戶”。但在2012年,上述企業均放緩了開店速度。沃爾瑪和家樂福去年都比2011年少開十幾家店。勢頭迅猛的大潤發雖然以新開34家門店位居外資超市之首,但依然比2011年少開8家。就連聲稱“到2018年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將達到300家”的樂天瑪特,也僅開出11家門店,遠遠低於預期水平。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曾表示,國內零售業從起步到成為流通領域的中堅力量僅僅用了不到20年,但這種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正面臨終結。沃爾瑪全球首席財務官甚至直接承認,公司此前制定的擴張計劃太過急切,未來將放慢在中國開新店的速度。

  一線市場不再受寵

  由普華永道和經濟學人信息部共同發表的《2013年亞洲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前景展望》顯示,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未來支撐國內零售業發展的主力貢獻地區。隨著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未來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將是增長最快的地區。據保守估計,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中國家庭比例將從2011年的約11%上升至2016年的41%。

  超市業在去年的開店布局就印証了上述趨勢。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大潤發、永輝、華潤萬家等超市企業均把擴張的重點區域放在了二三線城市,甚至開始向縣級市布局。家樂福去年年底在安徽蒙城縣開店,沃爾瑪也將惠選超市開到了湖南永州道縣,試水四線城市。記者發現,目前已有統計數據的企業共開出了266家門店,但僅有23家門店開在了一線城市,比例不足10%。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二線城市電子商務發展較為成熟,也使得傳統零售商逐漸重視三四線市場。消費者洞察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有1/3的家庭一年內至少網購過一次快消品。

  內資超市加速逆襲

  盡管零售業去年普遍遇冷,但比較之下,內資企業的發展可謂是寒冬裡的一抹春色。

  在有統計數據的企業中,華潤(包括大賣場和高端超市)和永輝超市分別以88家和47家領跑開店數量。不僅如此,這兩家內資企業去年的開店速度還超過了2011年。永輝的生鮮經營、華潤萬家的多業態擴張都成為零售界學習的方向。

  外資超市在選址和稅收上的“超國民待遇”已經漸漸終結,內資超市在理念、技術和資金水平上也與外資超市的差距越來越小。部分區域超市如紅旗連鎖、步步高等企業還通過經營模式的創新,迅速成長為本土零售巨頭。這並非中國市場的個體現象。據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介紹,過去家樂福在巴西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但現在巴西國內最大的零售商已經是本土的一家企業了。“本土企業會越來越佔優勢,這是趨勢。”

  調整期導致關店潮

  數據顯示,去年,沃爾瑪在中國連關5家門店,家樂福在中國關閉2家門店,Tesco樂購在去年8月后也連關5家門店,北京華聯僅在沈陽就連關3家店。進入2013年,關店潮的余威依然強大,僅1月就有卜蜂蓮花北京草橋店、王府井洋華堂北京勁鬆店先后關店。

  超市與物業的租約集中到期被看做是導致關店的直接原因。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零售企業的門店租賃期一般在10-15年之間,2011-2015年是門店租賃到期的高峰時期,零售企業將不得不面對租金上漲甚至續租失敗的風險。

  此外,在消費意願不足、銷售業績下滑的情況下,企業以關店的方式來“斷臂止血”也不足為奇。特別是對上市公司來說,關閉業績不好的門店,主攻有潛力的門店來增加業績,這樣才能有利於公司利潤的提升。

 

(責任編輯:李海霞、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