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離職再起風波 國泰海通展開爭奪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研究院特約顧問>>李迅雷>>相關報道

李迅雷離職再起風波 國泰海通展開爭奪戰

來源:東南網

2011年的券商研究所遭遇多事之秋,充斥著離職、倒戈、研究報告娛樂化等字眼。在上海,有三家老牌券商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証券,與前兩家相比,海通的研究實力、品牌形象還不足以與之抗衡。
2013年02月07日16:31        手機看新聞

  2011年的券商研究所遭遇多事之秋,充斥著離職、倒戈、研究報告娛樂化等字眼。其中有位聚光燈下格外引人關注的主角,那就是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8月23日,有消息稱,李迅雷將於9月份加盟海通証券,主管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享受副總裁待遇。這已經是4月份以來,第N次傳言。

  《投資者報》記者撥打李迅雷的電話,但一直未聯系上,他此前曾回應媒體說:“尚無,仍為國泰。”

  隨后記者向海通証券求証,但直到記者發稿時,海通証券亦未給出正面回應。

  國泰君安辦公室相關人士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李總目前仍然在國泰,未來去留還說不定。”

  在李迅雷的這場離職風波中,更深層次的意義,還是各大券商研究所對於中高端分析師的爭奪,以及對基金分倉更大份額的渴望。

  人才爭奪戰白熱化

  “老將”李迅雷的去留紛爭已經持續半年多。

  4月份就有媒體爆出李迅雷即將離職的消息,彼時,李迅雷對外界的答復是目前自己在國泰君安的身份變與未變並不確定,正與公司商談中,他個人的變動當以維護好國泰君安的公司形象及利益為前提。他認為行業內人員流動是正常的,不應看成是公司態度或者架構問題。

  7月初,又有媒體報道,多位消息人士確認其將於7月底正式加盟海通,但一直沒有得到海通証券的官方回應。國泰君安也表示,在極力挽留。

  李迅雷曾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不善於、不喜於做管理工作,2009年卸任管理職務專心做宏觀研究,他認為這是美好的事情。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海通拋來的“橄欖枝”,讓他主管機構銷售和研究服務,享受副總裁待遇,仍然是管理工作,這恐怕也是李沒有下定決心要離開的原因。

  一端牽著現在的東家國泰君安,另一端牽著傳聞中的新去處海通証券。“對於李迅雷來說,到哪一家都沒有多大分別,關鍵看兩家開出的條件如何。我得到的消息,國泰應該能挽留得住。”上海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最早提出研究所轉型

  為什麼一個券商經濟學家的離職會得到那麼多人的關注?

  因為李迅雷在國泰君安,甚至証券研究行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6年,李迅雷進入君安証券。原本君安總裁希望李迅雷進入資產管理部做投資,但李迅雷清醒地認識自己厭惡風險,性格不適合做投資,毅然選擇了研究生涯。

  1998年,君安証券隕落,並和國泰証券合並成為國泰君安証券,李迅雷被任命為國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長,此后擔任研究所所長、銷售交易總部總經理、總裁助理等職位﹔2009年,卸任管理職務,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在李迅雷的帶領下,國泰君安研究水平迅速提高。自從2003年《新財富》首次在國內推出“最佳分析師”評選以來,國泰君安蟬聯了2003年~2005年三屆分量最重的獎項——“中國本土最佳研究團隊”。2004年,國泰君安分析師團隊在排名榜中奪取了29席中的16席第一名。這三年中,國泰君安佣金收入和市場排名也一直穩居冠軍寶座。

  此外,國內不少証券公司研究所所長、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和基金經理等,都是在國泰君安研究所成長起來,國泰君安在業內有“証券分析師的黃埔軍校”之稱。

  而李迅雷對整個証券業的貢獻在於,他是中國本土賣方研究最早的實踐者。

  近幾年來,各大券商研究所大都轉型為機構服務,在基金分倉市場爭得頭破血流,各研究所也的確獲得了很多利潤,從過去純粹的成本支出部門變為現在的利潤貢獻部門。實際上,早在10年前,李迅雷就帶領他的團隊開始摸索。

  過去研究所承擔的職責主要是為經紀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部門服務,2000年初,李迅雷撰文提出“讓客戶改變我們的研究模式”,“研究所要以機構客戶為主要目標,研究要滿足客戶的研究性需要,根據客戶特征提供個性化服務”,第一次在業內主張分析師應對外服務。

  國泰君安研究實力逐漸在業界形成品牌,開始基金分倉不過100萬左右,目前已超過4個億。

  海通研究所急需發展

  對於李迅雷的爭奪,早已超出了個人的范疇,上升到了同城的兩家老牌券商的競爭。

  在上海,有三家老牌券商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証券,與前兩家相比,海通的研究實力、品牌形象還不足以與之抗衡。

  以《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為例,2008年,海通僅有金融工程和批發零售行業排進前三名﹔2009年,有三個行業,分別是批發零售、煤炭開採、計算機行業﹔2010年,又剩下了兩個批發零售和煤炭開採。

  本來明星分析師數量就少,不幸的是海通今年還遭遇挖角,幾位行業首席分析師跳槽。

  譬如,煤炭開採行業分析師韓振國、化工行業分析師區志航被華創証券挖走。還有一些分析師跳到基金等買方研究機構。

  而申萬、國泰君安一直是《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常客,每年都有超過五六個行業上榜。

  從基金分倉收入來說,海通也未能超過另兩家。2008年,海通的基金分倉收入為1.8億元,排名第六,申萬分倉收入3.02億元,國泰君安分倉收入2.66億元,分列第三、四名﹔2009年,海通基金分倉收入增加了78%,達2.4億元,但是申萬、國泰分倉收入飆升至4.7億元和4億元﹔2010年,海通基金分倉收入排名迅速下降,滑落至第九名,而申萬、國泰排名第一和第三。

  對於券商研究所而言,增加機構分倉收入是頭等大事,而這需要靠研究實力和服務水平來實現,擁有成熟的分析師自然是關鍵。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底,海通証券研究所就開始加大招聘力度,今年3月,海通証券研究所所長汪異明接受採訪時還表示,當前海通研究所的空缺職務還有幾十個,職務仍然沒有滿,特別是成熟的中高端分析師。

  李迅雷在機構投資者眼中就是一個活招牌,這或許是海通証券對其一直不放棄的原因。

(責任編輯:達昱岐、賀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