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過去有點暈:站點那麼多,是公交車還是觀光車
●街坊直言:站點多乘客流轉會影響觀光
●一巴回應:首條線需觀察一段再作調整
●專家觀點:隻作觀光車若虧本難獲補貼
廣州珠江泳場公交總站似乎從未如此熱鬧過。在剛結束的春節假期裡,珠江泳場公交總站因市內首條旅游觀光雙層巴士線路的進駐,成為人潮洶涌的新“景點”,在雙層巴士營運時間內,候車者擠滿了整個站場。而且,乘車人龍並沒有隨假期的遠離而消失,昨日上午———開工大吉的大年初九,羊城晚報記者在該站場仍需等候1小時才擠上命名為“旅游觀光1”的雙層巴士。在乘車過程中,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向記者表達了乘坐心得,更有市民直言:觀光雙層巴站點太多影響觀光,應與普通公交車區分功能,錯位發展。
火爆 排了三小時隊
都想嘗鮮假期已過人仍多
昨日上午9時40分許,記者到達“旅游觀光1”雙層巴士的始發點———珠江泳場總站,站場內僅有一輛雙層巴士,而候乘者卻已近兩百人。“假期已過,今天這個鐘點還有這麼多人,算是比較意外。”站場內負責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說,因人龍影響普通公交車進站,站內隻能站幾十人,其余候乘者需要在站場外的人行道排隊,“過年期間,最高峰的時候,站外打了三圈‘蛇餅’,整段人行道都站滿了。”
記者觀察到,人龍中大多是長者和小朋友。帶著孫子“湊熱鬧”的方姨告訴記者,自雙層巴士開通后,每次經過珠江泳場附近都看到人山人海,孫子一直嚷著想嘗鮮坐坐,奈何人實在太多。“本以為大家都上班了,人會很少,於是趁小孩還沒開學,就過來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
據悉,該線路的雙層巴士目前共六輛,每輛上層設座38個,下層設座12個。“即使是快車(不停部分站點),來回也需要一小時多一點﹔慢車的話,單程就要50分鐘。因大部分人都是等坐上層的,車輛循環又需要一定時間,所以要排這麼久。”工作人員說。
作為本地人,廣州仔小梁自稱希望親歷廣州每一次城變的細節,因而,這個大年初一,他花了三小時在珠江泳場總站排隊候乘廣州首條旅游觀光雙層巴士線路。“人多到不得了,而且,大家都是為了觀光和嘗鮮,中途根本沒有人下車。”他說。
思考 公交還是觀光?
乘客流轉會影響觀光性質
小梁認為,雖然同是四輪交通工具,但旅游觀光與日常公交線路的運營顯然不是同一個概念,合二為一,都由公交公司管理是不合適的。“這讓巴士的觀光性質大打折扣,令本想乘雙層巴的觀光游客會被大量的乘客流轉而影響觀光性質。”
記者在體驗旅游觀光1線路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中途不下車的現象表明,絕大部分乘客都是為了觀光﹔而且,該線路途經的站點並非商業聚集區和住宅集中地,除廣州塔等極個別站點外,也沒有乘客中途上車。
與三名朋友一同各自帶小孩出游的李小姐也表示,希望能多增設非每一站都停靠的快車,“反正大家都是到黃埔村站才下車的,快車可以運轉得快一點,候車的人就不用等那麼久了。”此外,小梁指出,這條自稱“旅游觀光1”的線路,在觀光方面顯然表現得不夠專業,“例如說,上海也有雙層觀光巴,是由一家專門的公司經營,全市分成紅藍綠三條線路,車上配有八種國家的語音講解,購票后24小時內能夠免費任坐,是為了讓乘客隨時可以下車到不同旅游景點參觀。這才是觀光巴士本應達到的服務。”
對此,小梁建議,廣州旅游觀光巴士應該與普通公交車區分出來,由專門的公司經營,推出特定的線路,提升服務檔次。車輛數目和發車班次不用多,價錢也不用定得太低,因為雙層巴士服務的人群是旅游觀光客,這才能體現觀光巴士的性質。
回應 定位公共服務
需觀察一段時間再作調整
一汽巴士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首條旅游觀光雙層巴士線路被定位為公共服務,即公共交通工具的一部分,因而,價格、管理運營方等各方面與普通公交相若。為了做好六輛雙層巴士的運營服務,該公司已投入了20名司機、20名乘務員和數十名站場場務員。而且,在人流高峰的假期裡,該公司也採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包括:把2-3部雙層巴士改為快車﹔增設廣州塔短線,縮短車輛運轉時間﹔以及用普通公交車把在珠江泳場候乘的乘客送到黃埔古港,再讓他們乘坐回程的雙層巴士。
“目前還是實驗階段,不足之處希望市民能諒解,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我們會再研討該雙層巴線路該作何調整。”該負責人說。
中山大學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博士沙志仁則認為,目前,觀光線購置巴士前期投入大,沉沒成本高,市民嘗鮮后預測客源將大幅減少,是虧本線路。若按市民建議,另設非公交公司對六輛巴士進行專門運營的話,就要自負盈虧,因為,政府可以補貼“公共服務”,卻不可能補貼非公交公司。(記者 何裕華)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