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不少市民和民營企業都會到銀行去換新錢、封紅包,市民換、取新鈔的需求量很大。
事實上,每年春節假期都會出現現鈔需求量增加的情況。由於電子支付未完全普及,市民春節需要大量的現鈔購買商品、封紅包、發獎金……中國傳統習俗中,紅包最好用新鈔,又由此引發了銀行年年節前新鈔一票難求的現象。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副局長劉文通最近的研究也証實了我國現金投放回籠具有顯著的春節效應。
近日有網友發現,今年收到的紅包中,新錢的比例比以往有所上升。新鈔的增加引來了網友的疑慮:新錢發多了,是否意味著央行多印了鈔票,會否再次引來通脹上升。
有專家表示,即便撇開央行同時回收現鈔的行為,也不能以此斷定新鈔多發就是貨幣供應增加了。日常生活中,不少老百姓一直誤解一個重要概念,其實現鈔並不等於全部貨幣。
流通現鈔≠貨幣總量
有5萬元銀行存款,提取了1萬元現金,手上現金多了,賬戶余額少了,這是一個結構變化的問題,新鈔現象亦如此
“央行春節期間增加新鈔發行量主要是針對市民的需求,央行會根據每個金融機構對現鈔的需求量進行估算,動態發放和回籠現金。”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陸軍分析表示,由於流通中的鈔票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殘損,在發行新鈔的同時,央行同時也在回收舊鈔。
“每年春節快到之時,分行會讓下面各支行上報新鈔的需求量,並綜合往年的情況向人行支取新鈔。一般每年需要的量都會有微略上升。”某銀行廣州分行資財部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人行在提供新鈔的同時,每年也會向銀行下達回收舊鈔的任務。
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人民銀行也曾增加了32%的人民幣新鈔供應量,通過投放新鈔回收舊鈔方式,提高流通人民幣鈔券整潔度。
如果有人問:“你有多少貨幣?”您可能會掏出自己的錢包說你有多少鈔票。實際上,不止鈔票是貨幣,銀行存款甚至短期國庫券都可以說是“貨幣”。鈔票隨時可以購買商品,當款項數額比較大時,銀行存款可以開出支票結算,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用短期國庫券直接支付,對社會購買力產生影響。
每天都會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時刻准備足夠的現金以滿足存款者提現的需要。而隻有超額法定准備金存款和銀行自己的庫存現金,才是銀行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資產。當銀行從央行提取現鈔再支付給到個人,現鈔M0上升了,與此同時活期存款也下降了,狹義貨幣M1總體保持平衡。
“雖然現金是最安全也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但是銀行金庫裡躺著的現金並不能自動錢生錢,活錢留少了不夠用,留多了又造成資金浪費。這些資產利息很低甚至沒有利息,商業銀行自然希望現金准備越少越好。”陸軍分析表示,一般而言,現鈔在整個貨幣總量中的佔比很少而且相對穩定。隨著電子支付的逐步普及,未來鈔票隻會越來越少。
央行2012年四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顯示,2012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狹義貨幣(M1)余額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6.5%,流通中貨幣(M0)余額5.47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全年淨投放現金3910億元,同比少投放2251億元。不難發現,流通中的貨幣隻佔M2總量的5%左右。
“這就好比我們有5萬元銀行存款,后來提取了1萬元現金。對個人而言,手上現金多了,但同時存款賬戶上余額也減少了,這是一個結構變化的問題而已,新鈔現象亦如此。”陸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