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剛
美國在創新能力、大學和產業科技聯合研究等指標都位居全球最前列,因此有很大可能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領頭羊
百舸爭流:各國搶佔發展制高點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前夜,各國摩拳擦掌,竭力開發新技術。在歷史上,美國作為多次經濟危機的始發國,雖然飽受沖擊,但由於深諳新技術革命為走出危機的最佳手段的道理,憑借著自身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屢次實現了涅槃重生。如今,美國在奧巴馬政府的領導下,大力實施國家創新戰略,在清潔能源、頁岩油、雲計算、物聯網、3D打印等顛覆性的技術領域均發揮著引領作用。
歐盟成員國大多都是老牌的科技強國,創新能力強,雖然實力已有所滑坡,與美國相比略遜一籌,但其技術底蘊豐厚,仍然不容小覷。如今,為走出危機和提高競爭力,歐盟大力推進“歐洲2020戰略”,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並強調發展先進制造業,為衰退的經濟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近期,歐盟在移動通信技術、?合成技術等領域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研制出更接近氫能經濟的關鍵技術,這些成果將鞏固歐盟在當前新技術革命中的地位。
日本作為一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發達國家,在迎接新技術革命的大潮中也不甘落后。日本政府出台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通過減排強化綠色經濟,並最新發布了2020年經濟增長戰略《日本再生戰略》,對環保、醫療、農林漁業等領域重點支持。如今,日本在智能電網、插電汽車、智能電視和機器人等重要技術領域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總體來看,憑借前幾輪技術革命的領先優勢,美、歐、日在新技術革命中仍表現突出,在短期內三足鼎立的局面不會改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美國在創新能力、大學和產業科技聯合研究等指標都位居全球最前列,因此有很大可能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領頭羊。歐盟、日本將緊隨美國之后,並在部分領域對美國形成有力的挑戰。
各顯其能:發達國家的創新之路
從歷史上來看,第一次技術革命主要壯大了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力量,第二次技術革命對歐洲雖仍有助力,但更多地是促成了美國的崛起,第三次技術革命形成了美國與蘇聯兩極對壘,再后來日本開始大放異彩,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發達國家的實力此消彼長,但各國無一不是靠著技術革命脫穎而出的,盡管依仗有所側重。
具體來看,歐洲各國非常重視教育科研與原始創新,是其在歷次的技術革命中均能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例如,德國科研與教育經費十分可觀,2007-2009年的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8.4%、8.6%和9.4%,並計劃到2015年將其提升到10%。而且,歐洲各國還重視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英國更新了《大型設施戰略路線圖》,歐盟發布了《歐洲研究基礎設施路線圖》,為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撐。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所以能多次抓住技術革命的脈搏,主要原因在於廣泛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促成了科學中心向美國的轉移。美國制定了開放的移民政策,實施優惠的留學政策,並通過跨國公司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從而使美國在技術領域始終保持國際領先的地位。另外,美國還特別重視中小企業創新,不斷促進產學研之間的合作,使企業成為技術革命的引領者。例如,谷歌、臉譜等企業瞬時爆發,快速成為舉世聞名的跨國公司。
日本在二戰后曾經滿目瘡痍,但從“貿易立國”轉變為“技術立國”之后,抓住了技術革命的機遇,不僅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最具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而且創造了經濟奇跡,在短短一百多年間從一個東亞落后小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科技強國。日本的主要經驗是在引進先進技術並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從模仿走向創新,充分相信本國技術力量,崇尚永不言敗的“挑戰者精神”,最終突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
從全球范圍來看,經過若干次經濟危機與技術革命的交替,目前已形成了20多個創新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丹麥、芬蘭、瑞典、韓國和新加坡等。這些國家的創新綜合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均高於一般國家,將依靠其突出的創新能力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佔據一席之地。
后發制人:中國發展的戰略蹊徑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屬於后發國家,但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有機會、有能力在新技術革命中脫穎而出。近年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已開始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高開始轉變,總體發展態勢仍然良好。不少專家和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平穩回升,將維持在8%左右。穩定增長的經濟形勢無疑將為中國開展技術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林毅夫樂觀地認為,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還隻有美國的21%,相對於美國的發展狀況類似於1951年的日本、1975年的中國台灣,以及1977年的韓國,有潛力再維持20年8%的增長。中國在彌補差距之前,仍將繼續享受其后發優勢帶來的好處。
相較之下,盡管歐、美、日也竭力開發新技術,搶佔發展制高點,但歐盟仍陷在債務危機的泥淖,各成員國分歧較大﹔美國也受到政治角力的牽絆,民主黨、共和黨兩黨的黨派觀念日益濃厚﹔日本更是泡沫經濟沉?已久,在核危機的重創下陷入停滯,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這些國家技術革命的步伐,為中國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可能的空間。
因此,如果中國能夠揚長避短,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后發國家,中國應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博採眾長。要借鑒歐盟、美國、日本技術革命的成功經驗,既要重視教育科研與原始創新,也要廣泛吸引海內外的優秀人才。要堅持自主創新,通過新技術革命切實解決發展所面臨的城鎮化、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等突出問題,利用“倒逼機制”將問題轉化為機遇,實現科學發展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思想碰撞
工業必將重回歐洲
歐洲在諸多戰略性行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如汽車、航空、工程、太空技術、化工和制藥等,因此歐洲有實力承擔這一角色。一旦信心回歸,加上新的投資,歐洲工業將重新開始增長,實現更好業績。這為未來歐洲工業可持續發展、增加新技術投資、重塑信心和企業家精神創造了條件,必將使工業重回歐洲。——-歐委會副主席兼工業和企業委員塔亞尼
中國將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領軍人
如果說美國是20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楷模,中國則最有可能在21世紀擔當這一角色。20世紀上半葉,美國(而非沙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油國,繼而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旗手。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衰落,美國的領導地位受到質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前多位美國總統的顧問杰裡米·裡夫金
美國可能會把機會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美國當前的政治機制並沒有給產業發展的摸爬滾打提供有利條件,新能源規劃、智能電網、后碳時代這些未來經濟發展的亮點在當前的美國都是政治忌語。美國目前的這種狀況,可能會把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機遇拱手讓給競爭對手。——布魯金斯學會副總裁達雷爾·韋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