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露巧克力大多"名不副實" 代可可脂唱"主角"--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鬆露巧克力大多"名不副實" 代可可脂唱"主角"

2013年02月27日08:49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剛剛過去的春節和情人節,讓巧克力的銷量大增。而素來享有“巧克力中的貴族”美譽的鬆露巧克力更是成為年貨必備及情人節禮物的首選。然而,記者發現,在高端面目的背后,大部分鬆露巧克力其實都是“低端”的代可可脂巧克力,有些產品代可可脂含量超過5%,根據我國相關行業標准,這類產品甚至不能直接稱為“巧克力”。

  鬆露巧克力只是長得像“鬆露”

  鬆露巧克力這個名字讓很多人誤以為是“含有鬆露的巧克力”,實際上,鬆露巧克力除了在外形上近似於法國有名的蕈類“鬆露”,和鬆露並沒有實際聯系。

  有資料顯示,鬆露巧克力起源於法國皇室,因而被稱為“巧克力中的貴族”。在人們印象中,純正的鬆露巧克力必有法國血統,所以國內售賣的鬆露巧克力幾乎都打著法國或比利時進口的旗號。在口感上,鬆露巧克力比普通巧克力更為細膩、順滑,幾乎入口即化,更易讓人產生“原料純正、做工精細”的高端感。而這些注定了鬆露巧克力的不菲身價。

  目前,國內銷售的鬆露巧克力主要銷售渠道是互聯網,在京東商城、淘寶、1號店等大型網店中,鬆露巧克力都是非常熱銷的零食、糖果類商品。幾十到上百元的價格,將這類巧克力的主力消費人群鎖定在白領階層等一些中等消費人群。

  熱銷鬆露巧克力代可可脂唱“主角”

  記者大致統計了一下幾家大型網店的鬆露巧克力品牌,大概有十余個。鋪貨較多的主要是德菲絲、巧羅、法國喬慕、卜珂幾個品牌。其中,以德菲絲鬆露巧克力銷量最好,根據京東商城中這款巧克力暢銷度的介紹,“德菲絲佔據了鬆露巧克力市場超過70%的份額,僅僅去年一季度在國內就銷售了4000噸,相當於至少20頭藍鯨的重量。摞成一排,是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的1000倍﹔全球每1個人平均都能分到一顆。引入中國14年,銷售掉的全部巧克力,排成一行能繞赤道1圈。”

  1kg裝德菲絲鬆露巧克力的售價99元,如果以高端巧克力應有的身價揣度,這個價格並不算貴。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就能享受到進口高端巧克力,也正是德菲絲的促銷策略。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從網上購買了一盒德菲絲鬆露巧克力,注意到其包裝上的商品名中有“代可可脂巧克力”的標注。

  代可可脂是一種以可可脂以外的植物油為原料,用氫化或非氫化方法制成的熔點和口感近似於可可脂的配料。真正的巧克力核心原料應是可可脂和可可粉,巧克力所具有的獨特風味就來源於可可脂。但可可脂比較貴,作為相對便宜的替代品,代可可脂就有了市場。

  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介紹,以棕櫚油為原料加工出來的代可可脂物理性能與可可脂很接近,兩者都屬於飽和脂肪高的油脂,在口感上,代可可脂足以以假亂真,只是沒有可可脂的固有風味。更低級的代可可脂則可能隻用一般的氫化植物油來做。德菲絲鬆露形代可可脂巧克力的配料首位是植物油,其次是白砂糖、低脂可可排在第三位。

  代可可脂巧克力較可可脂巧克力成本低,因而也就有較大的價格空間,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而一般消費者在口感上無從區分這兩種巧克力,因而代可可脂巧克力還是有比較大的市場。為此,2006年我國商務部發布了《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行業標准,規定凡是代可可脂添加量超過5%的產品都必須注明“代可可脂巧克力”或“巧克力(代可可脂)”,而不能直接標注為“巧克力”,以保証消費者的知情權。

  “非氫化植物油更健康”純屬忽悠

  如今,大部分消費者對代可可脂巧克力含有不利於健康的反式脂肪都有所了解。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德菲絲鬆露巧克力在京東商城的商品介紹中特意做了說明,稱代可可脂分為兩種,氫化植物油脂和非氫化植物油脂,而德菲絲採用的是非氫化植物油,“這是一種天然的原料配制的,在營養價值方面由於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因而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食用油脂,對身體無害。”

  就此說法,記者向雲無心進行了求証。

  雲無心表示,巧克力之所以有“隻融在口,不融在手”的口感,就是因為其中含有熔點高的可可脂,“因為可可脂性質接近動物油,熔點在34℃至38℃間,這使得它可以在常溫下是固體,吃到嘴裡卻融化。”

  但代可可脂並不具備這個特點,這就意味著需要在代可可脂巧克力中添加熔點高的油脂。

  “隻要食品中需要熔點高的油脂,就意味著需要其他飽和度高的油脂來代替反式脂肪酸,比如棕櫚油、動物油、完全氫化油等。這些飽和脂肪同樣不利於心血管健康。與反式脂肪酸相比,它們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可見,即便巧克力中的代可可脂使用的是非氫化植物油,為保証巧克力的口感勢必添加的油脂也會帶來飽和脂肪。這樣一來,所謂“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食用油脂”、“對身體無害”等宣傳語就是一種“忽悠”了。

  對此, 德菲絲鬆露巧克力進口商上海浦絲貿易有限公司丁女士表示,德菲絲的獨特之處就在於23°的熔點和入口即化的口感,不需要也沒有為了仿造可可脂的高熔點和口感而添加棕櫚油、動物油、氫化植物油等成分,德菲絲之所以有這樣的獨特口感,在於其中以椰油脂為主要原料。

  中英文標簽不符

  飽和脂肪不標是否出於故意?

  為了解德菲絲鬆露形代可可脂巧克力中的飽和脂肪含量,記者查看了包裝上的中文標簽,並未找到相關信息。然而,當記者撕開中文標簽,在其覆蓋下的英文標簽上卻看到對飽和脂肪含量的標注:每100克巧克力中含有飽和脂肪47.5克。為何中英文標簽不一致?德菲絲中文標簽忽略飽和脂肪的含量標注是有意還是無意?

  上海浦絲貿易有限公司丁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德菲絲的中文標簽明確標示了每100克巧克力脂肪的含量,“沒有做任何隱瞞。”她同時稱,沒有標注飽和脂肪含量,是遵從檢測機構的建議,並符合營養標簽通則相關規定。

  她還強調,47.5克飽和脂肪比一些炒貨堅果和豬肉低,更不及一些煎炸食物和各種膨化食品。“每天攝入的量,需要看個人每天吃多少,我們一塊巧克力的克重隻有8至9克,如果注意控制,完全可以做到不超過推薦數字。”

  根據現代營養學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飽和脂肪的攝入量不應超過20克,過量則會導致發胖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以每顆德菲絲鬆露巧克力8至9克計算,一個成人如果一天的飽和脂肪攝入來源只是巧克力的話,那麼一天吃﹝20÷(47.5÷100)﹞÷8或9,也就是4至5顆就達到了全天飽和脂肪攝入量的上限,而這還不算肉類等每日膳食中提供的飽和脂肪,所以即使一天隻吃三四顆,所攝入的飽和脂肪就已接近一天的上限。

  鬆露巧克力“代可可脂”普遍

  都標榜“健康”

  鬆露巧克力中以代可可脂為原料以及隨之而來的飽和脂肪問題不僅僅集中在德菲絲一家。記者注意到,網上商城中銷售的絕大部分鬆露巧克力都是代可可脂產品。一些相對“誠實”的商家會在網頁“商品介紹”一欄中的“可可脂/可可含量”中標示出“代可可脂”,不過,也有一些商家對此不做標注,但在其配料表中卻可以看到植物油或棕櫚油是排在首位的,這說明也是代可可脂為主要原料的巧克力。

  為了掩蓋產品原料上的“不健康”和人工痕跡,不少品牌的鬆露巧克力會在網頁介紹上“玩文字游戲”,將自己“偽造”得很健康。

  一款名為“法國費羅倫喬慕大自然鬆露型巧克力”的產品宣傳中寫道“取材於純天然可可脂,油脂含量和含糖量較低,因此卡路裡比普通巧克力低很多,也不會引起肥胖問題”。但其配料表卻泄露了秘密。

  記者看到,這款巧克力的主要配料首先是食用植物油,其次是白砂糖,然后是低脂可可粉、乳清粉和可可粉。和可可相關的配料都排在較靠后的位置,說明含量並不高。

  再看其營養成分表,每42克巧克力中飽和脂肪含量為15克,佔每日攝入上限的75%,飽和脂肪含量已相當高。無論原料還是營養性均和其所宣稱的不符。

  含氫化植物油不標反式脂肪

  成鬆露巧克力“通病”

  網上的鬆露巧克力以代可可脂為原料的居多,超市中的同類產品是不是要好一些呢?記者在崇文門一家超市中調查后發現,這裡也是代可可脂鬆露巧克力的天下,而且售價比網上同類產品還要高出不少。

  一款名為“嘉可鬆露形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的產品200克售價50.5元,每100克價格約25元。而同為代可可脂含量超過5%的產品,德菲絲鬆露巧克力每100克的價格為9.9元。而一款名為“梵納絲鬆露形巧克力”的產品其配料前三位為白砂糖、氫化植物油和植物油,是不折不扣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其175克售價25元,合100克14元。

  記者注意到,其配料中雖然明確標注了含有氫化植物油,但在營養成分表中,卻未見反式脂肪的標注。而今年1月1日我國開始正式施行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如果產品原料中標示出含有氫化植物油,營養標簽中應同時標注反式脂肪的含量。

  就這個問題,記者聯系到梵納絲巧克力的進口商中安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宋經理表示,隻知道1月1日開始要有營養標簽通則,但對於含有氫化植物油就要標注反式脂肪含量這一規定並不清楚。他還表示,這批巧克力是今年1月1日新規實施之前在海關報簽的,因此未標注“反式脂肪”並不算違規。“庫房裡還沒出售的貨物,我們可以重新做一個標簽蓋上(舊標簽)。”記者看到,像梵納絲這樣營養標簽標注不合規范的鬆露巧克力無論在網上還是超市中都非常普遍。

(來源:北京晨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