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湖北宜昌夷陵區三斗坪鎮,距離三峽大壩約2公裡的高家溪橋上段,居民將各種垃圾傾倒在高家溪河中。夏季洪水來臨時,這些垃圾將被沖進附近的長江。劉君鳳 攝
全國多次嚴重霧霾受影響人口達6億﹔九成地下水遭污染﹔華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重金屬污染
代表委員呼吁不要“帶毒GDP”
●“地下水普遍超採,是水資源危機進入惡化的標志”。
——全國政協委員王承德呼吁,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立即限制或停止地下水開採。
●世界污染最重的50個城市之中,7個位於中國,有的長期佔據這份“榜單”。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提出,何不做個黑色GDP排行榜,讓這些污染大戶能時刻警醒?
四分之一國土持續霧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億畝耕地受重金屬污染……空氣、水、土壤,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中國遭遇嚴重污染。
漸成災難的立體污染中,誰能獨善其身?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成為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立體污染
“掙錢全為醫藥買單”
霧霾、地下水、“癌症村”、血鉛中毒……密集出現的污染令公眾揪心,一些網民甚至將PM2.5的治理戲稱新的“天下第一難”。
“一面是對清潔空氣和水的期待,一面是對污染情況層出不窮的失望。‘環境焦慮症’的背后,是多年來生態赤字、環境長期欠賬的結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表示。
全國多次嚴重霧霾受影響人口達6億﹔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華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屬污染……不少代表委員對此憂心忡忡:“這樣發展下去,最終掙來的錢全在為醫藥‘買單’!”
環保壓力
來自地方GDP沖動
環境惡化,生存威脅,以往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一些海外媒體評價,這樣的快速GDP增長是“有毒地增長”。淮河流域1500多個小造紙廠曾讓1.2億人喝不上干淨水。要恢復淮河本來面貌,成本超過造紙廠創造GDP的數萬倍!山清水秀不再,到底誰是“帶毒GDP”的背后推手?
在曾任環保部主管污染防治和減排的副部長張力軍委員看來,環境保護最大的壓力來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沖動。不惜“血本”,“上大項目、大上項目”,成為一些地方的經濟支撐。如果這些項目是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環保壓力將更大。一些企業飄紅的業績背后,染黑的是良心。全國政協委員、山西大學副校長劉滇生疾呼,環保立法執法不硬,怎能對污染企業形成震懾力?
治污關鍵
環保投入應“硬約束”
全國人大代表、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多次談道,離開經濟發展抓環保是“緣木求魚”,脫離環保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
“當前治污的關鍵,就是要把環保投入變成‘硬約束’”,吳曉青委員認為,我國經濟總量大,但環保投入小,應提高環保投入佔GDP的比例。我國官員考核體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許多地方政府主動將生態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朱奕龍委員提出,要調整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功能區空間定位,國家層面還應著手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引入行政問責制。
提案建議
九三學社:盡快實施三峽水污染防治
記者昨天了解到,九三學社中央將以大會發言形式,向大會提交《關於實施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的建議》,呼吁國家、地方政府盡快實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以持續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
環境調研
庫區農業面源污染加劇
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發現,三峽庫區腹地密度高達359人/平方公裡,是全國平均水平2.6倍,超出環境承載力。當地農民對化肥、農藥等投入更依賴,使農業面源污染日漸加劇。近年來,庫區城鎮化步伐加快,約25%新城區、工業園區沒有同步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部分新建設施由於缺乏投入不能正常運轉。
去年,環保部公報顯示,庫區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1.3%。2010年庫區農藥施用總量比上一年降低15.3%,但庫區全年流失農藥38.4噸,化肥1.13萬噸。
問題剖析
地方治污能力嚴重不足
基於調研,《建議》認為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面臨一些重大問題。
首先,流域山地丘陵超過90%,生態環境演化較快。其次,流域人均GDP、財政收入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地方污染防治能力嚴重不足。同時,《建議》指出,我國目前對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的管理體制不協調。我國尚缺乏明晰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水污染防治“投資者受益,污染者治理”原則難落實。《建議》指出,“佔污染物產生總量30%以上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僅得到5%左右的投入”。
治污建言
1.國家應盡快對生態環境保護,對水污染治理,特別是流域污染治理,制定一個科學的、系統的、綜合的高層次規劃。
2.盡快實施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理順當地治污的管理體制,確保各級政府的投入落實,引導當地的城鎮化走綠色發展道路,以持續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
3.強化科技支撐,開展動態的、持續的、系統的三峽庫區及上游流域周邊的環境監測,加強對環境風險的評估和預測。爭取盡快找到針對當地的高效適用型污水處理技術,制定科學的污染物排放標准體系。
兩會對話
“三峽水庫主污染源來自農村”
代表建議投入更多治污資金到農村鄉鎮
巫山位於三峽庫區腹地。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巫山縣委書記何平認為,目前三峽庫區最大的水污染源頭不是來自工廠,而是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廢水,下一步希望國家能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農村和鄉鎮。
新京報:三峽庫區目前水質如何?
何平:總體來看,長江及其支流水質還可以,整體保持在二位,在局部支流回水緩慢的地方有一些問題,比如出現漂浮物等。水庫水質比過去有所改善,但目前還沒徹底解決(污染)問題。
新京報:庫區最主要污染源是來自工業還是農業?
何平:我認為是農業污染。現在我們對工廠有嚴格的環保要求,污水都是流到污水處理廠,沒有直排長江的。農村的生活污水、垃圾是最主要污染源,此外農村面源污染的情況也很嚴重,比如養殖業污染,這兩方面的治理迫在眉睫。
新京報:為什麼農村污染狀況這麼嚴重?
何平:資金問題是制約治理的主要瓶頸。很多鄉鎮沒有錢建污水、垃圾處理廠,比如治理面源污染,要求每個養殖場必須配套大型沼氣池,但資金投入跟不上。此外,處理廠要有效運行也需要一大筆資金。
我們希望國家加強對農村和鄉鎮的污水治理﹔同時,農村地區也可以以幾戶人家、一個村為單位推廣小型環保處理設施,投入和維護資金不需要太多,但成效顯著。
新京報:你對庫區水污染治理有什麼建議?
何平:一定要拿出時間表和具體規劃,加快治理步伐。此外希望國家能建立生態效應補償機制,比如某地對水源保護得好,應給予一定獎勵,這筆錢可再投入到治理中,或進行旅游開發等無污染項目,以幫助地方經濟發展。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