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收入分配改革應成考核政府約束性指標--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代表:收入分配改革應成考核政府約束性指標

2013年03月07日07: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鄭功成代表(右)與本報記者崔麗(左)探討收入分配改革。本報記者 劉世昕攝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說,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474,並且還特意強調,這個數字已經連續4年下降。

  按照國際標准,基尼系數一旦超過0.4,就表示收入差距處於較高水平,越過了貧富差距合理的警戒線。

  “收入分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政府工作報告對收入分配改革作出重要表述,成為兩會中熱議的焦點話題。

  近幾年,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一直高度關注收入分配改革問題,作為長期致力於推動民生研究的學者,鄭功成還兼具國家立法機關組成人員等多個可以直接參與立法與相關政策制定過程的身份。在過去差不多10年裡,他專門到過10多個省區和多家企業做過收入分配調研,深切感受到收入分配領域的問題嚴重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居民收入尤其是普通居民與一線勞動者的收入偏低狀況亟待改變,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亟待調整,一些領域收入分配秩序失范現象亟待規范。

  加之當前的收入分配不透明、缺乏穩定安全預期,進一步放大了人們的不公平感與不安全感,帶來了焦慮,有相當一部分問題是被不安與焦慮放大了的,不全面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已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這些調研成果,連同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建議,鄭功成曾多次提交給決策層。

  今年春節前,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社部制定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而鄭功成的一些建議,已被這份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所吸納。

  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專訪鄭功成代表,請他詳細解讀收入分配改革如何細化,探討下一步的改革路徑。

  收入分配改革是對現有利益格局的大調整

  現階段收入分配領域中存在的失衡格局,主要表現為居民收入低、群體差距大、分配秩序失范。鄭功成認為,這是多年一果、多因一果。因此,收入分配改革,隻能採取漸進改革的總策略。而且改革不能小修小補,而是要做出重大調整,有的措施甚至是需要做出方向性的調整,進而重塑長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

  鄭功成說,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發出強烈信號,未來應該是公正分配、規范分配、合理分享、共同富裕。“可以說,收入分配改革是對現實利益格局的大調整。”鄭功成說,“隻有這樣,才能加快促進財富分配格局走向公正與規范,才能被公眾所接受。”

  收入分配改革應該在哪個環節著力?鄭功成認為,需要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環節上多管齊下,以促進第三次分配。 鄭功成的主張是,收入分配改革中,初次分配是重點,但再分配應當優先,對初次分配宜採取中醫療法,對再分配則可以採取西醫療法即“動外科手術”。

  這是因為,初次分配雖然是重點,但它涉及到政府、企業與勞動者個人等復雜關系,隻能漸進改革,否則會導致急劇波動,進而影響到就業與經濟增長﹔再分配隻涉及公共資源與國民福利,但對財富分配格局影響重大,比如發達國家用於社會保障的份額要佔GDP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其中財政性投入通常要佔國家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這一制度體系能將基尼系數調低0.2以上,因而值得優先快速推進。

  此外,對初次分配與再分配格局的調整,還應當能夠促進慈善公益事業發展,這就是第三次分配,它能潤滑社會關系,對社會和諧大有裨益。在三大環節改革中,需要統籌考慮、相互促進,而不能分割而行。

  收入分配改革應該成為約束性指標

  在鄭功成看來,收入分配改革也應該成為考核政府行為的約束性指標。他建議,最好像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一樣有相應表格(可以插入或附表)來列舉部分指標,即將2015、2020年要達到的收入分配改革量化目標進一步明示,以便給公眾一個清晰的預期,並作為約束性或預期性指標來考核各級政府政績的基本依據。

  鄭功成說,他曾經提出,希望國家能夠將基尼系數在2015年控制在0.45之內,到2020年能夠控制到0.4以內。還有國家財政對民生與社會保障的投入宜超常規增長,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性投入宜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最終達到佔國家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此外,鄭功成還建議,將增加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規范分配秩序作為此輪收入分配改革的總體目標與三大重點。

  鄭功成說,近一年間,他到北京10多家企業做調查,發現許多一線普通勞動者隻能拿到每月2000多元收入。因此,增加收入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持續任務,況且十八大已經明確提出到2020年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倍增目標,所以宜作為此輪收入分配改革的首要目標。

  同時,針對不同群體收入差距過大和收入分配領域不規范的現象,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應當是縮小收入差距與規范分配秩序。隻有同時實現上述三大目標,才能說是社會財富分配格局從此走向長久公正的定型軌道。

  給百姓穩定、安全、理性的預期

  鄭功成特別強調,雖然收入分配改革刻不容緩,但所有問題絕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解決,即使解決了現實問題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因為民生訴求的不斷升級正在成為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常態。所以,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著力解決好一些緊迫性問題,另一方面,更要有穩定的制度安排為全民提供理性的安全預期。

  “有了預期就會有信心,就能夠化解不安與焦慮,也就能夠從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鄭功成說,當前許多與收入分配有關的社會問題日益尖銳化,不公平感與不安全感攀升,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缺乏穩定預期導致的。

  鄭功成說,1998年他去香港考察時發現,在那座國際化的大都市裡,居然還有兩萬多人住在相當於火車中鋪一樣的籠子裡,而且從不鬧事。他經過調查搞明白,原來這些人能安於現狀是他們有穩定的預期,即在香港回歸前這些人申請香港政府的公租房屋需要等候七年,回歸后縮短到等候三年。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香港精英階層及有房可住的人不覺得政府福利養了懶漢,而暫時住在籠屋中的低下層人士也有希望,穩定的預期其實是維護社會公正並保持社會安定的一大法寶。

  安全預期化解社會焦慮的例子在我國也有。鄭功成說在2008年時,他曾組織過一個調研組到北京的14家醫院做過患者的隨機問卷調查, 2000多份問卷收回來一看,沒有一人對當時的醫保滿意。2009年,當國家決定實施三年醫改並同時採取快速推進醫療保險等相關行動后,盡管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並未全部解決,但確實迅即減少了大家的不安與焦慮,醫改所取得的成效,不僅在於確實緩解了看病貴等問題,同時還在於給了大家穩定的預期。

  鄭功成說,“這些現實中生動的事例說明,應當將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擺到比收入分配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考慮。”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