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有潛力維持20年每年8%左右增長--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林毅夫:中國有潛力維持20年每年8%左右增長

徐飛鵬

2013年03月08日07:3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全國政協委員(從右至左)林毅夫、杜鷹、李毅中、厲以寧、陳錫文、賈治邦等圍繞推動科學發展等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當天,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在這裡舉行。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我國經濟已連續30多年高速增長。但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也經歷了連續增速下滑。那麼我國未來經濟走勢將會怎樣?在昨天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表示,利用好后發優勢,我們有潛力維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長。

  林毅夫分析說,經濟增長靠的是勞動生產率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換代,這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一樣的。從歷史研究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在十八世紀以前,經濟增長速度是非常慢的,他們平均每年人均收入的增長隻有0.05%,用1400年的時間人均收入才能翻一番。從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中葉這100年的時間,經濟增長速度突然間增加了20倍,人均收入的增長從每年隻有0.05%躍升為每年1%,人均收入增長翻一番所需要的時間從1400年降低到70年。從十九世紀中葉到現在100多年的時間,他們經濟增長的速度又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增長所需要的時間從70年降為35年。

  “為什麼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產生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為在十八世紀中葉出現了工業革命。”林毅夫說,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帶動經濟發展一日千裡。對發達國家來講,技術創新跟產業升級非常重要﹔對發展中國家來講,技術創新跟產業升級同樣是驅動一個國家長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但是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有一個優勢,叫做后發優勢。

  林毅夫具體解釋說,前面談到發達國家過去這100年來,平均每年的人均收入增長是2%,加上人口增長1個百分點,他們平均經濟增長率大概是3%。但是發展中經濟體,如果懂得利用在技術創新跟產業升級上的后發優勢,那麼可以一倍於或者兩倍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來發展,而且可以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統計資料來看,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有13個經濟體每年經濟增長達到7個百分點或是更高,維持了25年或者更長。改革開放以后,我們變成了這13個經濟體當中的一個,這也就是過去30多年,我們每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達到9.9%的原因。

  “但中國維持這種比較高速的增長還有多大潛力呢?那就要看我們的后發優勢還有多大。”林毅夫進一步說,衡量這個后發優勢的很好指標是,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人均收入水平,這就代表這個國家平均的勞動生產率,反映的是這個國家平均的技術和產業水平。我們現在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人均收入水平,相當於美國20%左右,這跟日本在50年代初和美國的差距、新加坡在60年代中跟美國的差距、台灣地區在70年代中跟美國的差距、韓國在70年代中跟美國的差距是一樣的。我談到的這四個經濟體,利用后發優勢,日本從50年代初維持了20年平均每年9.2%的增長,新加坡從60年代中維持了20年平均每年8.6%的增長,台灣地區維持了20年每年8.3%的增長,韓國維持了20年每年7.6%的增長,這些國家和地區是前面提到的13個經濟體之一。

  林毅夫說,東亞經濟發展模式是一樣的,利用這個后發優勢,可以維持而且實際上實現了20年每年7.6%-9.2%的增長,我相信,利用同樣的后發優勢,我們應該有潛力維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長,當然這只是一個潛力,要挖掘這個潛力需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難,但如果把困難克服了,這個潛力也就實現了。(記者 徐飛鵬)

(責任編輯:羅知之、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