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巫山縣委書記何平。
中國經濟網城市頻道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李遠 孫艷敏):重慶市巫山縣人口達4萬人,覆蓋面積248公頃,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之城,行到巫山必有詩就是對巫山這座美麗之城的最美詮釋。古往今來多少著名詩人在巫山留下來足跡,留下了那些膾炙人口且為眾人流傳至今的詩詞。巫山人是亞洲最古老的人群,同時,巫山這個地方也是一個旅游大縣,巫山的旅游資源豐富,重慶的第一個五A級景區和小山峽景區就是在巫山。重慶市巫山縣縣委書記何平在描述巫山景區的時候說:“巫山可以與麗江比水,兩岸青山,山下的紅葉四季如女,可以攬千年古鎮、萬年文明。”
近年來,巫山正在創建第二個5A級景區和其余四個4A級景區,巫山擁有豐富的資源,如水資源、農民產品資源、旅游資源、生態資源以及勞動資源等。巫山是一個農民大縣,地處一個較大庫區,是秦巴山區要扶貧的重點縣。巫山有十萬移民,由於經濟較為落后,巫山並沒有轉換為經濟大縣。據統計,2012年巫山全年GDP隻有71億,和其他地區的相差比較遠。城鄉居民收入,從數據上看,城市人均收入達到18000元,農村人均收入5550元,地方財政全區突破10個億,公共財政可支配的有一個億,巫山的經濟社會建設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巫山政府的帶領下,通過移民巫山縣城比過去提前了20年之久成長為一座“新城”。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在低水平的基礎上持續高速度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安穩,收入相對提高。城市的飛速發展,使社會向著美好的局面前進。
作為貧困縣區的巫山,目前面對著四大壓力:
一是巫山的基礎設施較為欠缺,普通鐵路沒有機場,高速公路也是通過了重慶的半邊,2013年,巫山計劃將鐵路通過湖北宜昌,讓道路更為寬廣。在巫山,交通是作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且,在巫山大約有十座以上的農村沒有通公路,貧困人口相對比較多,12萬人,居住山區的就佔總數的5萬多人。
二是產業比較空虛,經濟發展的任務非常重。何平書記表示,過去20年,巫山移民做到了三件事,即“建了一座城,搬了十萬人,企業關了門”。57家企業中,除了效益較好的企業被整合到其他地方,其余均紛紛關閉。恢復企業的發展任重道遠。
三是安全穩定的壓力巨大。巫山地質災害頻發,同時交通安全、煤礦安全壓力巨大。由於20年的移民,帶來的憲法穩定也是具有不小的壓力。近年來,巫山面臨三種群體,全區上下,政府較為難治理的群體。
四是對於煤礦或是周邊礦產糾紛,政府壓力十分巨大。
2012年,巫山召開了十三次黨代會,會議明確了未來五年,巫山要竭力做到五件事,整形巫山縣域經濟。一是建設山水港灣旅游新城。巫山這座縣城居住人口11萬人,人口密度很大,把農村山峽國際度假村作為縣城的副中心,和棗陽換成樞紐區,建設山水港灣旅游新城,把巫山作為一個旅游結構中心來打造。到2020年,巫山將建設成為佔地面積20萬平方公頃的縣城,人口達到20萬。
二是建設美麗鄉村。一座城區必須把鄉鎮以及新農村建設起來才是關鍵。巫山每年投入整合資金3個億,逐步提高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把巫山建成具有重慶風格這種美感的和當地文化相融合的美麗城市。
三是不余遺力的建設國際型旅游景區。巫山具有自身獨特的價值。“巫”代表文化,“山”代表山水,這是巫山老祖宗為巫山定義的未來旅游發展方向。過去,對於巫山之水做的文章比較多,但是對於山的文章就相對比較少。巫山計劃在未來五年,不遺余力的走山水結合,文旅融合的旅游發展道路,著力打造高水平的省級旅游景區,打造第二個5A級景區以及大昌古鎮等另外七個魅力景區。何書記說:“若五年之內建成,巫山將是作為重慶擁有兩個5A級景區的縣域。”
四是建設生態公益立經濟體系。巫山提出發展生態公益經濟體系,解決保護環境和發展產業經濟之間的重要矛盾,走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用自己的優勢資源發展巫山的生態經濟,不破壞環境,不破壞一江清水兩岸青山。同時,巫山提出五大產業,包括礦產業、新建能源、農民產品加工、文與產業和勞動民生性加工產業,發展巫山的生態工業經濟體系。
五是發展田間效益經濟高地。由於地域因素,巫山日照比一般縣城多500多個小時,且雨量充沛,適合山區田間效益經濟發展。
何書記表示,未來希望通過完成這五件事來拉動巫山這座移民大縣以及歷史文化名縣經濟發展,依靠發展來解決巫山移民安民致富壓力。
保護好一江清水兩岸青山是巫山城市發展的重要責任,政府提出的興縣的戰略第一條則是生態立縣。保護好320畝林地和三十萬畝森林以及一江碧水,是領導干部的首要目的,因此在旅游的規劃,城市建設的優化首先提出保護優先,絕不能夠污染之后再治理。從招商的角度要連結控制,雖然巫山是貧困縣,但巫山具有眾多優勢,隨著交通的改善,巫山的優勢會逐漸顯現出來。巫山擁有新鮮的空氣,干淨的水源,茂密的林木以及厚重的文化,所以巫山提出找巫山定位的商,招生態環保的商,招具有新興技術的商,絕不會胡亂招商,胡亂布局項目招商指標。對景區承載量合理的布局和線路的優化實施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對游客的管理、教育以及當地群眾的素質修養,避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帶來新的污染與破壞,共同為建設“美麗巫山”而努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