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應對霧霾 車企應做好“一進一出”--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應對霧霾 車企應做好“一進一出”

2013年03月12日07:46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點擊瀏覽下一頁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白朝陽 張偉︱兩會現場報道

  今年年初,霧霾天氣席卷了大半個中國。今年全國兩會,霧霾成為代表委員的焦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直言:“北京不把霧霾問題解決了,談什麼美麗?”

  在霧霾最嚴重的時期,汽車一度被人們視為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甚至有人認為,汽車就是霧霾天氣的“元凶”。那麼汽車界的“大佬”會怎麼看?

  霧霾,汽車“貢獻”幾何?

  面對質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中汽協內部已對霧霾展開研究,爭取用精確數據解釋PM2.5與中國汽車業之間的聯系,弄清30年來中國汽車行業減排數值、有害氣體排放下降比例和汽車對PM2.5的“貢獻”中,有多大成分來自汽車本身,多少來自油品。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發言人呂新華在談到霧霾天氣時說,“今天我聽到一個消息,污染天氣有50%以上是由機動車燒油造成的。”

  關於汽車和霧霾的關聯度有很多研究,也流傳著很多說法。一家不願具名的汽車公司公關總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25%,這個數據應該是比較准確的。”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我相信大氣污染不完全是因為汽車,應該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北京,很多煙囪都在冒煙,這個量是很大的﹔工廠排煙排氣,量也是非常大的。此外,飛機尾氣也不都是潔淨的。”

  李書福認為:“是50%還是20%,這種爭論可以展開,很多事情會越辯越明。但無論是誰的問題,大家都要解決。汽車的問題要首先解決。”

  如何解決?李書福提出“一進一出”,即一方面要控制車內空氣質量,不讓有害空氣進來﹔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尾氣排放,不讓有害氣體出去。

  讓PM2.5少進來

  據統計,一個人一天要呼吸2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1萬多升氣體,空氣質量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當霧霾來襲時,很多人都選擇在戶外戴上口罩。但當進入車內時,人們便如釋重負,輕鬆地摘下了口罩。

  李書福指出,車內的空氣不一定比車外好,一般情況下,車內的甲醛、甲苯等揮發物和有害氣體同樣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有些人不知道,認為在車裡打開空氣循環系統,空氣質量就好了。但這樣肯定不行,因為車子的內飾本身就是一個污染源。”

  如何讓坐在車內的人免受PM2.5和車內揮發物及有害氣體的雙重傷害,《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吉利一份技術文件中找到了答案。

  該文件對控制車內空氣質量的技術進行闡述:一個被稱為“車內空氣質量系統”的技術,可以過濾車內95%的PM2.5顆粒﹔一個通過材料選擇,控制車內內飾揮發物和有害氣體的技術,可以防止車內內飾對車內空氣造成二次污染。不過,目前這兩項技術都隻應用在了沃爾沃的部分車型。

  李書福說:“讓車子外面的空氣進到車子裡面來的時候,通過一個淨化系統,使PM2.5不要進來,通過我們這個空氣循環和淨化系統,可以保証進到車子裡邊的空氣是干淨的。面對霧霾,這是我們能做的第一條。”

  目前,車內空氣質量的控制技術已成為車企研究的重點。2013年1月,比亞迪就發布了一款PM2.5綠淨技術。該技術可在30秒內迅速清潔車廂內直徑大於0.2微米可懸浮顆粒物,當車外環境PM2.5大於150時,可以輕鬆實現車內環境PM2.5小於12的效果,大大提升車內空氣質量。不過這項技術目前尚未投入使用。

  排放國標要考慮生產周期

  控制尾氣排放是李書福的第二個建議。

  “包括汽車在內,凡是以碳化石能源為燃料的,都應該提高排放標准。我們的發動機排放標准要提高,要主動進入歐洲五號、歐洲六號的標准,要主動進入油電混合或純電動汽車領域。”李書福認為,現在的油品標准也應該提高,跟得上汽車降低排放的要求。

  吉利集團在汽車發動機和排放方面一直投入很大。今年年初,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動力總成中國制造總部落戶寧波。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的吉利春曉基地,依托梅山港口資源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優勢,著重為吉利汽車研發、生產小型化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和先進高性能變速器,用於小排量汽車生產。李書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未來三至五年后,吉利汽車在產品品質上肯定不會亞於同檔次的日韓汽車。

  對於尾氣排放標准,李書福認為,中國的排放標准跟在歐美后面走,這個倒是沒什麼,但存在一個問題,“中國的排放標准的確定太輕易,沒有一個長久的時間節點,這對自主品牌的汽車公司帶來了很大挑戰,很不公平。”

  李書福解釋說,現在的情況是,今天說要這個標准,明天說要那個標准,等到標准頒布兩個月以后就要按照標准來執行。但是兩個月造不出那樣的汽車。這並不是因為技術有多難,而是因為造車需要時間,少則一年,長則兩三年。這就造成了在標准執行的時候,外國的汽車公司有符合排放標准的汽車,而自主品牌沒有的尷尬。

  “國家在排放標准制定方面,應該要提前公布時間節點,提前公布標准。明確告訴社會,明年幾月份執行什麼標准,后年幾月份執行什麼標准,兩三年以后是什麼標准,五年以后又是什麼標准,這樣對自主品牌來說才是公平的。否則,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會受到傷害。”李書福說。

  在李書福看來,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和水資源污染是壓迫中國進步的“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不僅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從根本上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我們的管理層經常坐下來討論這些重大問題。中國這麼大,我們能解決土壤問題、水資源問題?很難!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但是現在,我們找到一個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這‘一進一出’,我們會盡力去做。”李書福說。

  關於治理空氣污染的提案建議

  九三學社中央提交“關於加快完善我國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提案,民盟中央提交“關於防御台風災害,減輕災害損失”的提案,農工黨中央提交的“關於積極應對區域灰霾污染有關工作”的提案,民建中央建議盡快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粗放型發展方式、不合理的經濟布局、扭曲的激勵機制以及治理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共同催生了“病態的城市化”和“帶毒的GDP”。辜勝阻建議,治理空氣污染、水污染和資源短缺“大城市病”,首先要改變人口、產業過於集中少數大城市的局面,堅持“規劃先行、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落實堅決”的原則,對城市的區域功能定位、產業發展模式、基礎設施建設等科學規劃,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把城市群做多,把中小城市做多做好,科學布局大中小城市體系,使人口合理流動,防止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以及城市功能的過分集中。

(責任編輯:李海霞、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