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中國發展須重結構性改革--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李侃如:中國發展須重結構性改革

李侃如

2013年03月13日07: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且經歷著最快速變化的國家,沒有一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簡單良方。過去5年,中國發展成就突出,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可謂緊迫而艱巨

  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上,由溫家寶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過去5年中國取得的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許多專家認為,在今后發展中,中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必須包括多方面的結構性改革。改革的目標為,調整經濟結構、提高效率和科技創新能力、減緩甚至逆轉環境污染、減少腐敗,以及有效處理突出的社會矛盾。一些快速發展的問題,比如資源枯竭、民眾需求和國際競爭,讓這些改革變得非常重要。

  中國理所應當地掌握著自身的發展道路,會提出有中國特色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下這些方面的改革,是我個人認為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會被証明為最重要的。若不成功開展,中國或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政企分開。現代經濟體中,政府通常不干涉和參與任何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政府通常限制自身在制定法律法規、貨幣及財政政策、行業政策中的角色。在中央和地方層面,政府都不應該介入企業的運行和業務發展。這樣的轉變,有利於促使中國經濟向富有活力、高效、高質量以及減少腐敗的方向過渡。

  提高法律系統的有效性、公正性和獨立性,讓法律法規發揮更大作用。有效、公正、獨立的法制和法規體系能讓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更大地發揮創造性和能動性,也會對損害整體利益的做法有所控制。法律法規還能限制官員的特權,減少腐敗,從而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進一步開放關鍵戰略性行業,引入更多更開放的競爭。各國的經濟實踐表明,壟斷和寡頭政策很少能激發創新和提升效率。壟斷企業往往會利用其優勢,謀求強大的政治權利,再為其所用。應當對關鍵戰略性行業進行改革,以推動更高質量和更高效的增長。

  給民營企業更多空間。給這類企業更多發揮能動性的空間,會增加經濟活力,促進創新和創造就業。尤其是,企業應該受到法律體系的充分保護。

  為社會創造更多均等機會。時下的中國,戶籍制度阻礙了人們更加自由的流動,成為社會成員和城鄉之間不平等的重要根源。逐步改革乃至廢除戶籍制度,至少能夠快速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為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后果增加潛在風險。

  讓社會力量發揮更大作用。如今,中國民眾受教育程度更高,所獲信息量也更大。法律法規如能進一步讓群眾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將釋放巨大的創造力,也能讓公眾對政府行使權力進行監督。這對於中國環境治理也很重要。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環境治理,能夠離開非政府綠色組織的參與。動員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到生態環境的保護中,才可能實現環境改善。

  很顯然,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且經歷著最快速變化的國家,沒有一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簡單良方。中國領導人和民眾在面臨挑戰時做出清晰判斷,並採取必要應對措施的能力已被外界公認。過去5年,中國發展成就突出,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可謂緊迫而艱巨。

  上述幾條建議的根本在於,政府可以制定和實施法規法令,提供多元化的社會支持,制定整體的優先政策,在出現市場危機和自然災害時及時介入。同時,政府也應鼓勵各種體制的企業根據市場運營,更加依靠社會自身的活力和創造力。這將是過渡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核心。我希望未來5年,中國能有這些方面的成功的改革。

  (作者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本報記者李博雅譯)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