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金磚國家峰會的議題之一是探討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專家表示,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類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可減輕發達國家量化寬鬆政策對金磚國家的溢出效應,也能對美元波動、大宗商品定價產生影響。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杰、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建立外匯儲備庫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丁志杰說,中國應在防范風險方面做出積極的應對和貢獻,做出一個“最大新興市場國家”應有的貢獻。
譚雅玲認為,在沒有緊迫的金融危機風險下,能否有效推進儲備庫建設還是未知數。金磚國家隻包括新興經濟體中的五個國家,不應夸大它們在發展中國家中的代表性和實際發揮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說,建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可減輕美元、歐元、日元等儲備貨幣國家量化寬鬆政策對金磚國家的溢出效應,也能對美元波動、大宗商品定價產生影響,促使金磚國家貨幣的外匯和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
丁志杰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關於重建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討論很多。重建秩序很重要,但推進起來很難,阻力主要是來自享有既得利益的發達國家。既然新興市場國家不可能改變全局,那麼就要先從自身做起。
除了討論建立外匯儲備庫之外,金磚國家正在商討建立金磚開發銀行。丁志杰表示,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類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磚開發銀行類似世界銀行。金磚開發銀行和金磚儲備庫的共同出發點之一就是謀求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金磚國家建立自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有助於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擺脫不合理、不公正經濟秩序所造成的問題,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
丁志杰舉例說,亞洲開發銀行的前兩大股東是日本和美國,美洲開發銀行的最大股東是美國,非洲開發銀行的前三大股東是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發展中國家需要自己的開發銀行,這就是此次金磚國家峰會倡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