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改革總綱初步厘定 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戶籍改革總綱初步厘定 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

2013年04月15日09:01    來源:遼寧日報    手機看新聞

4月底,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搶在這次會議之前,城鎮化背景下的戶改思路也已初見路徑。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按照分類推進的基本原則,政府有望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小城鎮落戶限制。這意味著,首先有望受益的是3000萬舉家搬遷進城的農村人口,受益的次序是由地市級及以下城市向大城市漸進,今后我國的人口管理將走向戶籍制度和居住証制度有效銜接的制度。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將會“逐步剝離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戶籍制度和居住証制度有效銜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未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戰略任務,“第一就是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解決現有2億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萬農民工的半市民化問題。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分類推進的原則,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市居民,全面放開小城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小城鎮的限制”。

戶籍改革分類推進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敬表示,隻要有固定的住所和置業,地級以下的城市,已經有限度地放開了,戶籍制度改革最難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黨的十八大做了加快戶籍改革制度的決定,所以僅僅是重復已有的政策,應該說意義不大﹔從這個方面來講,戶籍制度改革,實際上從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到大城市,不僅是面上的擴展,更加是改革逐步從外圍向核心前進的過程。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是個逐步釋放的過程。我們到北京、上海的街頭,能看到很多開飯館的業主,包括很多小企業家,他們來自農村,在城市已經生活很多年,就差一個戶口,這些舉家搬遷到城市的農村人口有三四千萬,如果從減少改革難度的前提出發,為什麼不把這些人口一次性轉化為城市人口。 ”

存量調整代替增量

“我國人均平原面積隻有800平方米,絕大多數的事情都要在這些面積上做文章。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今后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城鎮化方面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在存量上做文章,不要再去做增量的文章。要減少工業用地,適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我國有 5萬—6萬平方公裡的生產用地,我們的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的比例是1.5︰1,許多城市更低,工業用地甚至比居住用地還要多﹔但日本三大都市群的居住用地是 3700平方公裡,工業用地隻有600平方公裡,比例是6︰1﹔法國大巴黎地區居住用地是 1100平方公裡,工業用地是 205平方公裡,比例是5︰1。所以工業佔地不能再按照過去的速度站下去,而是要減下來。 ”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認為,“我國的工業用地比例過高,已經達到26%,在制造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工業用地超過40%,個別城市超過50%,相對於紐約的7%、香港的6%、倫敦的2.7%、新加坡的2.4%,這個工業用地的結構過高了。 ”他建議“用土地存量替代增量”,“就是土地的增加逐步減少,而是在城鎮化過程中用土地的流量來替代,也就是說增加新的建設用地的時候,要消除一部分舊的建設用地”。

徐憲平明確表示,“要把人均城鎮建設用地100平方米作為重要控制指標,避免走攤大餅式的老路”,同時還要“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相挂鉤的政策”。

關鍵在於執行力

有專家擔心所謂的新型城鎮化搞成一場運動。

“我們不能隻講良好的願望,不討論制度怎麼變革,良好的願望是沒有用的,因為大家面對的都是一些現實問題。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教授認為,新型城鎮化應該這樣規劃,比如我們現在農民工有 2億多,流動人口還有7000多萬﹔再過20年,我們的城鎮化率將達到75%左右,也就是說至少有6億人需要在這20年裡安排,每年至少要安排 3000萬人,這3000萬人怎麼安排?錢從哪裡來?

華生建議,要改變我國隻管土地指標不管人口指標、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脫節的現狀,把每年的土地分配指標和人口戶籍化的指標結合起來,這比什麼都管用,那個地方要地,就得安排農民入籍,比如一畝地安排10個人,安排的越多越好,這樣才有可能把地方政府的行為調整過來。 李正豪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