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 夏曉倫)據央行網站20日晚間消息,4月18-19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就當前全球經濟形勢、G20“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改革、金融部門改革以及長期投資融資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並發表了聯合公報。G20本年度輪值主席國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主持會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出席了會議。
會議認為,全球經濟增長繼續緩慢復蘇,但復蘇仍不均衡。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私人部門“去杠杆化”、財政緊縮、金融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仍未完成,將繼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發達國家應加強財政整頓,確保中期財政可持續性,同時關注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歐元區應進一步夯實經濟和貨幣聯盟的基礎,包括盡快建立銀行業聯盟,減少金融分割,繼續強化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各國都應加快推進結構改革,提振經濟增長前景並創造就業機會。
會議要求盡快落實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確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額總檢查﹔強調要加強公共債務管理﹔推動IMF與區域融資安排之間加強互補合作﹔開展促進長期投資融資相關研究﹔繼續推動金融部門改革,以及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中方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下行風險仍然顯著。歐洲經濟尚未走出歐債危機影響,外圍國家債務風險可能反復發作,並在推動結構改革問題上面臨巨大政治和社會壓力﹔美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中期財政可持續性面臨挑戰﹔日本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發達國家在宏觀政策取向上應兼顧短期與中長期需要,不能因為短期壓力而放棄中長期結構改革,同時也要關注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
中方在介紹中國經濟形勢時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推進政策改革與結構調整能為經濟注入持續動力,不僅有利於在中長期內提高增長潛力,短期內也將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與就業產生明顯效果。目前,中國結構調整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第一季度,服務業佔整體經濟規模的比重為47.8%,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5%,比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首次超過制造業。中國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將在全國范圍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並將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中方在發言中敦促G20成員盡快批准IMF2010年份額與治理改革方案,保証IMF第15次份額總檢查按時完成。中方指出,區域金融安排和IMF互為有益的補充,二者加強合作將更有利於維護全球和區域金融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