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與巴西的共同任務”國際研討會6日在京舉行。來自中國和巴西的學者分別從分別從各自視角圍繞巴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發表演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的經驗教訓》也於同日發布。
來自瓦加斯基金會巴西經濟研究所的三位教授代表率先發言,他們分別從營商環境、對外貿易與投資、收入不平等三方面介紹了巴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作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的經驗教訓》的主編之一,費爾南多·韋洛索指出,盡管實行了多項改革,巴西的營商環境依然不佳,主要表現在以官僚主義著稱的規章制度、復雜的稅收體系以及運行存在缺陷的法律機構,改善巴西的營商環境仍需更大的努力,重點應簡化規章制度,加強合同的法律保障。
利亞·瓦爾斯·佩雷拉基於經驗分析提出巴西應採取能夠提高其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外貿政策,提高效率,推動經濟增長。
費爾南多·德·奧蘭達·巴爾博薩·菲略對巴西的經濟不平等演變過程進行了描述分析,並指出教育普及程度低是造成上世紀60、70年代巴西不平等擴大的原因。這位專家表示,要繼續消除不平等,應通過完善教育和職業資質計劃,提高貧困者的素質,使其更有效的融入勞動市場。
隨后,來自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的三位學者從中方視角下總結了巴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教訓。
拉美所助理研究員張勇認為巴西依然沒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在於其經濟結構存在著四個問題:一是內需中消費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率偏低。二是外需中過度依賴初級產品專業化生產和出口,易造成周期性波動。三是忽視農業、透支工業造成產業升級無序,並積累了去工業化風險。四是發展模式轉變未能與人口結構變化相適應,就業創造能力降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博士后張盈華認為造成巴西社會貧困的根本原因為經濟社會權利的不平等。基於巴西的這一經驗事實,張盈華指出在二元結構固化的中等收入國家,隻有將經濟增長與收入轉移支付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減貧。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助理研究員高慶波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巴西的教育政策明顯發生了轉變。隨著高等教育支出的下降,高等教育的“去精英化”,將使得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本存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這將在長期內提升巴西的生產率水平,是巴西未來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積極推動力量。(記者 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