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緣何屢屢受阻 媒體歸納六大原因--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緣何屢屢受阻 媒體歸納六大原因

2013年05月14日07: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資料照片

中國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頻頻遭遇阻力。中海油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U nocal)折戟、中鋁增持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失利、華為在美投資受阻等成為國內學者和媒體常常引用的幾起投資失敗的案例。事實上,即便是那些成功完成的交易,其背后也不乏曲折的經歷。聯想在2005年收購IB M的PC業務時,美國國會議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加以阻撓。最后是雙方的高管組建的交涉團隊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去拜訪和說服了13個美國政府部門,交易才得以完成。這樣的投資阻力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歐美企業紛紛減少國際投資、精簡和剝離國際資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機會,有西方媒體將金融危機后的中國海外投資形容為“大款遇上大減價”,毫無節制地來了一場瘋狂大血拼。但另一方面,地區保護主義日益嚴重,加大了投資環境的風險系數,針對中國企業的審查更為嚴格。這尤其反映在美國市場上,2012年10月美國國會認定華為與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限制其進入和發展美國市場,三一集團同樣在美國投資受阻,已經起訴美國總統奧巴馬。這些案例雖然是少數,但影響巨大,增加了中國企業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障礙。

隻有找到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遭遇較大阻力的原因才可能為后來的企業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本文通過對2004年至2012年間35個受阻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案例進行分析,總結了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受阻的主要原因,並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方法。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受阻六大原因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受阻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六方面。

國外的政治阻力,“國家安全”背后的商業利益與政治博弈

國外的政治阻力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容易遭受的障礙,而“國家安全”則成為慣用的理由。2005年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遭遇了強烈的政治反彈,美國國會聲稱優尼科的海底地形測繪技術可能會對中國潛艇有幫助。美國眾議院更是以398對15的絕對多數通過了抗議法案,敦促小布什總統利用C FIU S(在美投資委員會)機制好好審查中海油的投標。盡管有西方教育和工作經驗的傅成玉按照西方的做法在《華爾街日報》發文“美國為何擔憂”坦陳並購的單純動機,並承諾優尼科在美國境內出產的石油和天然氣隻在美國銷售,但最終在壓力下撤銷投資。2011年華為收購美國3L eaf公司時,五位美國眾議員聯名致信奧巴馬政府,宣稱華為收購3L eaf案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C IF U S隨即通知華為撤回該項收購。

因為政治因素在海外投資受阻與投資時機有很大關系。2005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受阻當時的環境是中美經貿關系十分緊張,圍繞著人民幣升值問題美國展開了空前強勁的對華施壓,貿易爭端日益激烈而針對中國兌現入世承諾的責難更是接二連三。於是中海油的案例充當了導火索,掀起了美國國內的反華陣線。2010年華為收購美國私有寬帶互聯網軟件提供商2W ire受阻正值美國的中期選舉,同時國際上對網絡安全的擔憂日趨強烈。華為首席營銷官余承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在過去受政治因素影響相對較小時,華為在北美市場沒有抓住寶貴的時間點,如果當時抓住了,華為現在可能已經成為北美的主要供應商。

“國家安全”的擔憂、遭遇的政治阻力其實是針對特定國家的。2009年西色國際打算以2600萬美元收購美國優金礦業公司(firstgold)51%的股份遭到C FIU S的勸退,理由是優金公司在內華達州的四項資產靠近法倫海軍航空站,此外還有一些涉及敏感性、安全機密性的資產和軍事資產。之后美國合作方加拿大人林奇總裁直指不公平,因為在那附近外國採礦公司雲集,加拿大的巴裡克、澳大利亞的力拓等均有作業,有的比優金公司離軍事基地更近。

為了克服因為涉及“國家安全”而造成的投資受阻,有建議中國企業應當聘請政府游說中介搞定國會議員。事實上2005年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時也曾聘請A kinG um p游說美國政府試圖消除政治敵意。而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收購美國通訊設備商3Com公司時也曾聘請華盛頓K街的專業機構為其展開涉及法律、政策等一系列游說。2010年華為收購美國摩托羅拉的無線網絡設備業務時也聘請了蘇利文·克倫威爾、世達等幾家在電信並購和爭取聯邦政府批准等敏感國際並購交易上“長袖善舞”的美國知名律師事務所。但這些努力並沒有使得這些投資得以順利進行。在全球前50大電信運營商中,華為已與45家取得了合作,但就是沒能拿下V erizon無線、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 T T )、Sprint和T -M obile四家美國運營商的合同。

“國家安全”的背后很多實際上是商業利益在作祟,是商業競爭政治化的表現。在2005年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時,來自加州的眾議員R ichardPom bo還提交了法案要對所有中國對美石油公司收購案都至少拖延它120天,但仔細研究此人卻發現,與中海油競標的競爭對手雪佛龍(C hevron)公司的總部就在他的選區。華為在美國投資的種種受阻背后也有美國電信企業阻撓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動作。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收購美國通訊設備商3Com公司時,為了使交易獲得批准,消除美國當局對“國家安全”的憂慮,貝恩向美國政府做出了多項讓步,包括對3Com公司中主要開發國防安全軟件的TippingPoint部門進行分拆,保証華為不會獲得敏感的美國技術或美國政府訂單,也不具有該公司的運營控制權和最終決策權,但即便如此,交易依然沒能完成。同樣是電信業務,華為順利進入歐洲市場則與美國的遭遇形成強烈反差。

還有部分中國海外直接投資成為東道國國內政治博弈的犧牲品。2005年五礦收購加拿大諾蘭達(N oranda)礦業公司失利,直接原因是由於諾蘭達經營業績的改善使得雙方在收購價格上產生分歧,但正是由於當時加拿大國內政治和媒體的反對才使得雙方的交易一拖再拖,從而延誤了投資機會。這起收購案發生在加拿大政治比較敏感的時期,加拿大出現了二十五年來首個少數聯邦政府,執政的自由黨在國會的議席不過一半,政府的運作依賴反對黨的支持,而政府需要拉攏的主要反對黨新民主黨是左翼,奉行經濟保護主義,支持國有企業,在歷史上就一直反對美國等外資收購加拿大國企,也是此次五礦收購的反對主力。2011年8月,中坤集團決定投資約2億美元在冰島開發旅游項目,其中的800萬美元購買冰島一塊300平方公裡的未開發土地,交易本來已經獲得冰島總統、總理、經濟部長和民眾的支持,但項目申請在3個月后遭民主黨背景的冰島內務部長的拒絕,成為冰島黨派斗爭的犧牲品。正當中坤准備放棄該項目時,冰島方又同意將上述地塊出租給黃怒波,租期99年,雙方原定2012年10月簽約,結果冰島方面說要大選,又拖延了下來。

除了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近年中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投資遭遇的政治阻力也在增加。

國內外競爭對手的狙擊

2003年底,中石油競標贏得美國G etty家族打算出售的俄羅斯斯基姆爾(Stim ul)公司61.8%股份的收購權,但受到俄羅斯石油寡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阻撓,該交易最終未能獲得俄羅斯反壟斷當局的批准。2006年,澳大利亞礦企M ount G ibson同意以5250萬澳元出售其持有的亞洲鋼鐵的全部股份(73%)給首鋼集團。但隨后另一澳大利亞企業Sinom投資公司開出與首鋼同樣的條件收購亞洲鋼鐵,M ount G ibson就終止了與首鋼的協議而將股份賣給了Sinom。

外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狙擊中國企業有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在東道國的競爭地位,還有的是為了爭奪中國市場。2009年北汽集團打算收購德國歐寶部分股權,但由於與通用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沒能達成共識,收購項目宣告失敗。北汽希望通過收購不僅獲得工廠、設備和產能,還能獲得技術,但通用則擔心北汽獲得歐寶的知識產權后威脅自己在華的利益而不同意轉讓知識產權,畢竟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雖然北汽在報價、裁員人數以及要求德國政府提供的融資擔保上都更具競爭優勢,但最終沒能獲得歐寶。

除了國外企業,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還受到國內競爭對手的壓力。隨著中國企業資金實力日益雄厚,中國同行們在國際市場上追逐同一資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市場形勢的不利變化

2009年中鋁增資力拓受挫除了前面討論的政治阻力外,市場形勢的變化也不容忽視。當年3月中旬,中鋁力拓的交易先后通過澳大利亞反壟斷機構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 C C C)以及德國聯邦企業聯合管理局(F C O )的審查,但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卻將交易由原定30天的審查期延長到120天。這期間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全球資本流動性重新充沛,同時該交易的公布增加了市場投資者對力拓的信心,頂住了力拓股價下滑的壓力,力拓從而順利配股籌集了充足的資金度過了難關,於是出了1%的違約金毀約。

出價上不具有優勢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時都會開出有競爭力的出價,用來彌補自己其他方面的劣勢。但也有情況是中國企業由於在出價上不具有優勢(或者優勢不夠大)而失利,這樣的“失利”是權衡了風險和收獲之后的商業判斷。

2 0 0 5年 五 礦 收 購 加 拿 大 諾 蘭 達(N oranda)礦業公司的交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一拖再拖,期間由於金屬價格的上升以及諾蘭達生產效率的提高,諾蘭達業績出現好轉,利潤增長,負債率降低。公司首席執行官D erekPannell直指近期理想的業績沒有被五礦包括入價值評估之中。最后諾蘭達公司支付賠償金給五礦集團終止了雙方之間的排他性談判。同樣在2005年,當年6月海爾聯合貝恩資本和黑石集團提出以12.8億美元收購美國家電企業美泰克。之后美國惠而浦集團開出更高的報價13.5億美元。海爾並沒有如業界所預測那樣提高報價,而是宣布美泰克過於昂貴,決定退出競購。

國內監管審核

2000年后中國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從限制對外直接投資,逐漸轉變為放鬆對外直接投資管制和鼓勵對外直接投資。盡管如此,企業要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還是需要獲得相關部門的核准,這無疑增加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

相比其他行業,中國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較為保守。中投投資摩根士丹利和黑石、平安投資富通集團等中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前進行的海外財務投資都遭受了巨額虧損。在這些慘痛的教訓下,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監管當局對海外投資都較為審慎。2008年3月平安與富通簽訂備忘錄,擬以21.5億歐元收購富通投資管理公司50%的股權。由於審批等原因,這一協議最終未生效。2008年9月,中行公告將斥資逾2 .3億歐元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擴大股本20%的股權,在第一次未能獲得政府批准后,中行將最后期限已由最初的2008年12月31日延長三個月至2009年3月31日。由於還是沒有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中行取消了交易。

企業自身實力不足

海外直接投資需要強大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實力。受到政策的鼓舞和本身經驗不足的影響,中國企業容易一窩蜂涌出去,特別是民營企業不時幻想上演吉利收購沃爾沃那樣蛇吞象的交易。但最終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部分企業由於自身實力不夠而無法完成投資。

2009年四川騰中重工收購美國悍馬品牌的交易鬧得沸沸騰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終因自己的准備不足而以失敗告終。騰中是一家中型民營企業,注冊資本僅為3億元,2008年銷售收入為15億元,要拿出1.5億美元收購悍馬品牌並且在全球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發展高耗油率的悍馬實在力有不逮。而且騰中是一家以生產攪拌機等筑路機械為主的企業,並不具備汽車生產資質,缺乏汽車技術和管理經驗來運營收購來的悍馬。

中國企業走出去應吸取經驗教訓

通過對中國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受阻原因的分析,我們認為后來的企業需要吸取以下三方面經驗和教訓。

首先,盲目地追求大規模的投資並不足以保証成功。投資額越大,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中受阻的概率也越高。投資額龐大的項目往往受到當地社會、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企業缺乏海外投資經驗的同時再加上東道國對中國企業的不了解,容易處於風口浪尖而遇到投資阻力。

其次,投資的行業是決定是否遭受阻力的關鍵因素,敏感領域的投資涉及地緣政治和國家競爭力。研究顯示,投資行業顯著地影響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遭遇阻力的可能性,尤其是投資到海外電信業和汽車業的中國企業明顯遭遇了投資阻力,而電信業是受到政治和監管因素阻力最大的行業。通訊、航空航天、能源、基礎設施常常是較為敏感的投資領域,外國企業投資這些行業時,東道國難免更加謹慎。

最后,“蛇吞象”、以小搏大的交易往往以失敗告終。海外直接投資需要強大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實力。由於政策刺激和本身經驗的不足,中國企業容易一窩蜂涌出去,容易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特別是民營企業不時幻想上演吉利收購沃爾沃那樣“蛇吞象”一鳴驚人的交易。在項目考察中不夠完善,除了目標企業的基本信息外,對當地的人文背景、政治和商業環境等了解甚少,有的企業並沒有相應行業的經營資質,也缺乏對未來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的充分考慮,這樣盲目地啟動投資大多以投資失敗而告終。

(王碧珺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責編:聶叢笑、李海霞)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