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計費服務短板不少
“其實‘一卡雙號’的技術實現並不難,回撥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主要技術。”一位通信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用戶通過副號的客戶端發起呼叫后,並不是直接向對方撥出了號碼,而是由軟件后台自動連接了提供副號服務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隨后,數據中心向主叫方和被叫方同時發起主叫,並將主、被叫信號接通,實現雙方通話。
通過這一技術,即使用戶使用的是移動的sim卡,也能夠將聯通、電信的號碼作為副號共同使用。可跨運營商選擇副號,成了吸引不少用戶的一大特色。
不過,回撥技術對傳統運營商手機無線網絡的過度依賴,也成了這種“一卡雙號”服務的嚴重短板。
“手機移動網絡不穩定的時候,副號就撥不出去電話了,這是怎麼回事?”試用了一個星期的副號后,北京市民楊策終於忍不住向客服人員求助。技術人員告訴他,雖然使用副號接聽電話不需要登錄提供副號的手機應用,也不需要聯網,但如果用副號進行主叫時,則必須在手機無線網絡暢通的前提下才能接通。
另一名用戶徐小姐郁悶的不是信號,而是計費問題。“我只是試驗性的撥了幾次電話,對方並沒有接聽,按理說不該產生資費呀,但是卻扣掉了我好幾塊的資費。”徐小姐不解地向其使用的副號提供商反映了這個問題。
雖然客服人員在查明情況后很快給她補償了多扣的費用,但卻讓她產生了停用副號業務的心思。
“在通信技術、計費系統等很多方面,第三方服務商都還不太成熟,公信力還有待考驗。”電信分析師付亮對記者說。
實名監管、市場空間存隱憂
記者查閱工信部網站后發現,2010年10月,北京電信曾進行過針對清理固定電話“一機雙號”(多為一部固定電話可對應一個固定電話號碼、外加一個手機號碼)服務的活動。模糊了固定號碼和手機號碼界限造成監管混亂、收費標准模糊等問題,成了“一機雙號”被迫退出市場的原因。
如今的“一卡雙號”,是否也像當年的“一機雙號”一樣,存在與當前電信市場的監管條例相悖的難題呢?的確有此隱患。
記者調查后發現,在使用“秘書號”、“第2號碼”申請副號時,往往隻需要提交主號並進行綁定,此后無論怎麼更換副號,都不需要再提供任何個人信息。
“副號跟主號綁定,不算完全的匿名,但是如果全面推行手機實名制,這種隨時可以更換副號的服務如何配合實名制的貫徹,肯定會是個難題。”付亮說。
此外,這種以提供“臨時性號碼服務”為主要定位的副號提供商,究竟面臨的市場空間有多大,也成為了業界專家的擔憂。
其實早在2009年,中國移動就已經推出了“一卡雙號”業務,但其副號不能在神州行、動感地帶、全球通之間自由選擇品牌,副號資費完全與主號綁定並共享套餐。幾年下來,“一卡雙號”業務不溫不火。10086客服人員對記者坦言:“接300個客服電話,大概隻有1、2個人咨詢這個業務。”
“雙卡雙待手機越來越多,重辦sim卡的成本越來越低,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時用兩個手機,這些都使得‘一卡雙號’服務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我認為並沒有很大市場空間。”付亮說。(記者 孫奇茹 劉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