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限價令升級:房價審批需要副市長簽字。據媒體報道,“目前經北京住建委審批的預售証,還需要新添一道‘關卡’,提交至市長辦公室,由分管副市長陳剛親自過目,審批劃鉤后才能最終確定能否給批。”
5月11日的《華夏時報》報道,北京房價領漲全國,讓主管部門備感壓力。不久前,北京一位市領導對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發了一通火”,並責成住建委想辦法控制住房價。所以,北京市住建委已經立下軍令狀,承諾在二季度要讓房價數據有所改觀,並且採取了“史上最嚴厲的價格管制”——不僅涉及期房,連現房也要限價。預售審批新增副市長簽字這道“關卡”,不過是再增添一道“防火牆”,目的是盡快給高企的房價“降火”。
房子賣多少錢,開發商說了不算,市場說了不算,而是副市長說了算!在時下房價高企的語境下,地方政府赤裸裸地干涉市場價格行為,其良好的初衷絲毫不容懷疑,而且吻合公眾心理——隻要能摁住房價的飆升,那就是一種利好政策,哪管用啥手段。
作為“國五條”地方細則最嚴厲的城市,北京的思路是“希望在商品房開發的各個環節都體現‘價格管控’的要求,將限價落實到土地出讓、開發商報價、預售審批等各個方面”。不過,“副市長簽字”能讓高企的房價“降火”嗎?
看規定,北京市升級的“限價令”不可謂不精細、嚴格。比如,預售審批不僅“一房一價”,而且定價還有嚴格的“參照物”,即參照前一期項目成交價格以及周邊樓盤價格情況。一旦超出價格紅線,預售証審批就過不了。
但是,“副市長簽字”,隻能是看紙面上的數據,房企完全可以變通,以確保樓價與利潤的高企。比如,把毛坯房和精裝修“拆分”,簽訂兩個合同,來一個“曲線漲價”。表面上看,報給政府的預售價格未漲,實質上剔除了裝修費,但裝修費原本價格不菲。如此,房企玩弄的這個瞞天過海障眼法,房價依然居高不下或飆升。
再者,“副市長簽字”抑制房價,短期看,開發商可以通過減裝修來維持價格穩定、應對政府﹔中期則恐怕會因供給減少促使價格反彈。
其實,北京樓價領漲全國,一方面有其市場化因素。雖然政府多道政令調控房價,但市場也許不得不承認,房產供不應求的現象正在加劇。因為“剛需”,北京入市的房產如同流進沙漠的小溪,瞬間就被市場消化,而庫存房產也開始下滑。像這樣的城市,供應不能增加,需求大幅提高,到底是越調越漲,還是越漲越調,似乎無論哪個方式,都是一個難題。
另一方面,房價高企也有城市管理智慧眼界和能力的因素。抑制一地之房價,手段必須多元,但大多城市抑制房價的手段過於單一,似乎除了“限價”之外別無良策。天天喊調控房價,為啥政府從來不從土地供給,土地價格和稅收減負上下點功夫呢?就譬如房產大佬任志強所詰問的:“抑制房價,為何不從提高民眾收入和減免個人購房稅費、提高民眾的購房可支付能力上下點功夫呢?”讓高企的房價“降火”,釜底抽薪的做法除了增加市場供給、壓縮房產空置率外,關鍵還是政府要學會“讓利”,如降低地價,減少稅費等。惠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