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熱錢涌入內地 香港找換行成資金入境途徑--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套利熱錢涌入內地 香港找換行成資金入境途徑

陳海玲

2013年06月04日09:02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香港上環街頭隨處可見財務公司。

香港財務公司的生意十分興旺。

針對虛假貿易套利現狀 記者分別在廣東和香港展開調查——

追蹤人民幣套利系列報道

追蹤

上周,本報報道了《虛假貿易“一日游”,年套利30%~200%》一文,被媒體廣泛轉載,在金融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記者從香港市場了解到,除了通過虛假擴大貿易額冠冕堂皇地進入內地外,旨在套利人民幣的熱錢,還可以通過香港街頭的賬務公司分散地進入內地。

本周記者追蹤了解到,外管局等有關部門,近期已經多次下文加強對“虛假貿易套利行為”的管理,但廣大商業銀行基層普遍並不了解該類政策。

專業學者認為,目前的措施,對於虛假貿易套利行為的遏制效果微乎其微,想要徹底遏制,必須從海關管理、金融系統“雙管齊下”﹔監管境外流入資金,需要量化細致。

赴港調查

套利人民幣熱錢

通過找換行進入內地

那麼,虛假貿易背后的資金是如何進入內地的呢?本報記者周一親臨香港市場了解到,除了通過虛假擴大貿易額冠冕堂皇地進入內地外,旨在套利人民幣的熱錢,還可以通過香港街頭的賬務公司分散地進入內地。

找換行助資金入內地

昨天通過詢問香港街頭的找換行向內地匯寄人民幣的價格是多少?本報記者了解到:每100港元可買入79.18元人民幣,手續費為零,兩小時內即可到賬,也即匯入內地100萬元人民幣隻需126.29萬港元,資金規模越大越便宜。如果是人民幣流出內地匯寄到香港,這一價格是每79.45元人民幣可買入100港元,同樣無手續費。

香港市場上,投資者、業內人士近期對於“人民幣”的追捧如火如荼。通過香港找換店匯寄資金出入境的價格和銀行相比並無大差別。關鍵是,銀行對每日匯入內地資金上限的規模通常是5萬元人民幣,而香港金英人民幣找換行的鄭經理對本報記者直言:“我們可以無上限地幫助資金進出內地市場。”

上環德輔道中的加誠行找換有限公司有關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兩三千萬元的資金進出境也是一兩個小時到賬。

興業找換匯款公司表示:“現在投資者更喜歡購進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在內地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一是內地銀行競相攬存,存款利率高,如果是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年的回報會穩賺4%~5%,而港元及美元的存款利率遠低於此。更重要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內地的股市還處在危機前高位的三分之一的低位,而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創下新高,歐洲股市雖受歐債危機牽制,但也漲到了歷史高位的三分之二的水平,香港股市也幾乎收回失地。

人民幣比港元惜售

香港尖沙咀碧仙桃道新達找換店的老板告訴本報記者,如果用人民幣換港元,金額超過10萬元的匯率還能優惠3%﹔用港元換人民幣,即便金額再大匯率要麼沒有優惠要麼不到0.5%。什麼原因?兌換店老板說:“人民幣沒有那麼多貨。”

香港市場上人民幣比港元惜售,是資金賣出港幣追逐人民幣的重要跡象。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相當多的人民幣找換行,這些找換行都是在香港注冊登記的合法經營公司,可幫助資金合法繞道邊境。

其途徑是:境外資金進入香港找換行的賬號,找換行集中這筆資金通知內地有關的合作方,從合作方內地的賬號裡匯寄資金給內地客戶。同理,資金流出內地也是通過如此渠道。這樣,兩地資金從賬面上看起來沒有進出邊鏡,只是資金在兩地市場通過找換行進行重組利用。

本地調查

理財經理不知加強監管文件

周一,數家省內的大型商業銀行均表示,上月中旬至月底,分行辦公室先后三次收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的文件,旨在加強外匯資金監管,對於“虛假貿易”行為均進行了特別的論述。

其中,《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同時要求銀行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加強對虛構貿易背景等行為的甄別,主動報告可疑交易並採取措施防止異常跨境資金流入。

然而,記者走訪了廣州、深圳市內的諸多商業銀行,包括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與平安銀行,理財經理卻對此普遍不知曉,就連公司業務、櫃台業務、信貸業務、境外資金監管部門的人士也多數並不知此事。

一位負責境外業務的銀行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客戶的單據齊全、手續合規,我怎麼知道他做的是否是虛假貿易?就算心知肚明,也要拿出証據來呀。還有,向誰匯報可疑交易?什麼時候匯報?”

虛假貿易的多樣性:

匯差可做交易 香港轉款很方便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除了利用境外、境內的利率差異套利的行為,“人民幣套利”行為還有多種方式。比較常見的還有利用離岸、到岸的價格差異來套利,操作規則有點類似於期貨交易,向銀行拆借資金后故意延遲或提前貨物交割時間,賺取匯率差異,被很多外貿型企業當作套利工具而長時間使用。

另外,還有一種人民幣套利的方式,是利用2~3個金融市場的人民幣匯率短時間差異來做投機操作,甚至自設“盤面”與其余投資者對賭﹔該類行為普遍存在於打著香港注冊地址旗號的外匯、黃金投資公司裡,資金往來則基本是通過地下錢庄去操作的。

該類行為的危害性最大,不僅導致了熱錢流動,還可能導致別的投資者巨額損失,已經違反了中國內地有關“境外投資”的相關政策規定。

業內人士:

從海關環節管理更有效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的傅曉霞教授認為,需要從其交易的每一個環節去監管與嚴控。

業內人士表示,在研究虛假貿易的過程中發現,其最大的漏洞在於貿易標的的出口環節。按照中國海關管理進口產品的免稅、退稅規則,海關系統如果能對案值大、體積小、價值低的出口產品加以嚴查,是可以將多數的虛假貿易扼殺在初級階段的。從海關環節“量化”監管,要比在銀行系統監管更有作用。

外管局等相關部門也應將“可疑”貿易標的列入上級監管范圍,比如5000萬元以上的境外流入資金應報請人行系統審批等﹔對於大額、巨額的境外往來資金,應增加監管手續,加大虛假貿易的時間成本。文/記者曼妮、陳海玲

圖/記者陳海玲

(責編: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