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雷敏、王昆、葉超)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貿易爭端案終於有了初步結果: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4日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這一初裁結果好於預期,但對中歐光伏產業都將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我國光伏產業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以應對價格優勢喪失帶來的挑戰。
應歐盟支持太陽能組織請求,歐盟委員會先后於2012年9月和11月對原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據了解,歐委會曾向歐盟成員國提議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為47.6%的臨時反傾銷稅。但據消息人士透露,這一提議遭到了18個成員國的反對。
按照歐盟相關法規,臨時性反傾銷稅將維持6個月,直到歐委會在今年12月作出終裁。
在解釋歐盟為何分兩階段征稅時,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說,一方面,這將為歐盟和中國提供一個以“友善的方式”解決光伏產品貿易爭端的“機會窗口”﹔另一方面,先征收較低的關稅有利於避免歐盟“極為龐大”的光伏產品進口市場受到“干擾”。
“這次的初裁結果好於預期,說明中歐在政府層面,尤其是高層的磋商起到一定效果,增強了歐盟在決策方面的‘靈活性’。”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副總經理姚為群說。
分析人士指出,中歐雙方光伏產業是產業鏈的利益攸關方,歐方對中國產品設限,必將造成“雙輸”局面。
從中國方面來說,此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對歐出口,佔中國對歐出口總額的7%左右,佔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80%左右,關系到中國上千家企業的生存和40多萬人就業。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世江的測算顯示,11.8%的稅率意味著中國光伏組件的銷價將抬高至約0.78美元?瓦,相對於我國台灣和韓國等地的產品,其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從歐盟方面來說,某些歐盟光伏產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為數更多、經營規模更大、吸納就業能力更強的歐盟光伏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將遭受嚴重打擊。
歐洲獨立經濟研究機構調查指出,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使歐盟消費者對光伏產品的需求下滑,導致歐盟三年內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以及272億歐元(約合353億美元)的“附加值”。
我國光伏企業一直期待中歐雙方能夠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盡快就價格承諾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磋商談判。
一些光伏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希望政府能夠加緊和歐盟談判,爭取通過價格承諾來達成和解。“現在初裁的稅率是11.8%,我們的價格承諾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5日說,希望歐方與中方盡早開始價格承諾談判,維護中歐經貿合作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5日啟動了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此舉或對歐盟起到牽制作用。
姚為群表示,主張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的多是南歐國家,這些國家恰好也是歐洲出口葡萄酒的主產區,光伏案最終結果怎樣就要看接下來這段時間中歐雙反談判和博弈的結果了。
專家指出,中歐光伏案暴露出我國光伏產業核心技術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短板,企業應化危為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尤其要解決國內市場接入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中國光伏企業正努力開拓新興市場,把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如英利集團已經開始謀劃在歐洲或東南亞等地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