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金融市場不斷表演“蝴蝶振翅”。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退出預期升溫抬高了美國長期國債利率,而這又導致大量資金從前期炙手可熱的新興市場撤退,引發股市大跌,匯率下挫。這場風暴也波及中國,成為本周四A股大跌的原因之一。
全球經濟已緊密連為一體,國際市場傳導到A股市場並不奇怪,但毫無邏輯地聯系,搞得市場風聲鶴唳則是不成熟的表現。
純粹從金融市場傳導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股市的大跌確實是國際資金回撤造成的。QE制造的海量資金需要尋找獲利空間,因此部分資金涌入東南亞股市,將這些基本面具有吸引力的股市持續推高。而今這些股市估值普遍已高,資金成本又面臨上升之勢,資金流出已是必然。可以預料,隨著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還會受到類似脈沖式沖擊,出現更多的市場波動。
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股市高度依賴短期國際資金,外資持股市值佔比高達15%~50%,核心國家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變化,往往首先影響到這些市場。雖然中國也屬新興市場,但相對封閉,外資持股市值佔比僅1.5%~1.6%,即便考慮到一些非規范的資金,外資流進流出對A股的直接影響也是有限的,但過往A股市場卻對外資動向過度敏感,做多或做空境外關聯資產的消息常常引起A股的強烈反應,甚至僅僅憑某人的一句話,都可能觸發A股的大幅波動。
當然,國際因素對A股的影響不隻體現在直接資金層面,不過要看到,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對中國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首先,QE退出的快慢取決於美國經濟復蘇的強弱,QE完全退出可視為中國外需改善的一個標志。其次,QE退出過程中,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動力會減弱,但這也減少了中國決策者面臨的壓力,中國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提升。
至於熱錢對國內總體流動性的影響,筆者認為市場普遍存在誤解,因為中國貨幣當局始終擁有調節“池子”大小的各種手段,國內流動性狀況主要是由最高決策層的取向決定的,熱錢的影響是有限的。同樣,決定A股走勢的經濟前景,其好壞也主要受國內因素影響。對國際市場變化固然要高度重視,但過度敏感以至杯弓蛇影,則完全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