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債務率超過100%:自己監督自己是不可能的--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16地債務率超過100%:自己監督自己是不可能的

陳霄

2013年06月19日13:50    來源:法治周末    手機看新聞

  預算法難管地方債務

  審計署的報告為一直以來熱衷於估算中國地方債務數額的各種機構提供了一份相對權威的樣本,但由於這次的調查范圍有限,以此為據來推算全國的情況仍然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加劇了社會對地方債務問題的擔憂

  在端午節小長假的第一天,審計署悄悄地在它的官方網站上挂出了對36個地區的地方債務審計結果公告。

  三天后,這份公告才被媒體發現,從而引發對一直以來頗受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新一輪的擔憂。

  時隔兩年,審計署再次耗時費力地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見賬、見人、見物,逐筆、逐項審核”的審計,雖然只是抽查,隻選擇15個省和除北京外的3個直轄市以及其下屬的省會城市和市轄區作為樣本,但外界認為這些地方均屬於規模較大且經濟穩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社會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急劇擴張顯得憂心忡忡,審計署的報告,相較兩年前,言辭更為平和、肯定之詞更多,可似乎也平息不了一些人的憂慮。受訪專家稱地方債務總體上風險可控,但如何管控卻各說各話。

  有16個地區債務率超過了100%

  審計公告顯示,2012年年底,被抽查的36個省(市)的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是3.85萬億元,比兩年前增長了12.94%。

  美國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穆迪隨后公布了他們根據審計署的數據計算得出的另一組數字:全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可能已經高達12.1萬億元(2010年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是10.7萬億元)。

  盡管審計公告在開始的第一部分就羅列了諸如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有所完善這樣的成效,也不像兩年前用許多非常清晰詳盡的圖表來鋪陳外界關心的各種數據,並且在后文的“審計發現問題”中也不再聲稱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弱”,而代之以“債務負擔重”,但審計公告中仍然透露出一些擔憂的情緒。

  比如,審計署這次雖然沒有公布受審計的36個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的平均值,卻很不客氣地指出,有16個地區的債務率超過了100%。

  又如,報告不點名指出有9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竟達219.57%。審計署稱,由於償債能力不足,一些省會城市隻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

  一直受到詬病的土地財政現象當下也引發了新的擔憂。審計署說,發現部分地方以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舉債在增長,但土地出讓收入增幅卻在下降,從而導致“償債壓力加大”。有21個省(市)的這類債務實際上是當年的可支配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

  報告還說,隨著從銀行獲得新貸款的難度日益增大,地方政府越來越多地借助非傳統融資渠道,比如信托、融資租賃、理財產品,甚至是非法集資。審計署評價說,這些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蘊含新的風險隱患”。

  審計署的報告為一直以來熱衷於估算中國地方債務數額的各種機構提供了一份相對權威的樣本,但由於這次的調查范圍有限,以此為據來推算全國的情況仍然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加劇了社會對地方債務問題的擔憂。

  其實早在今年4月,穆迪就稱中國在降低地方政府債務和信貸擴張的風險方面作出的努力低於市場預期,從而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正面”下調為“穩定”。更早前,惠譽下調了中國長期本幣債務評級,原因也是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缺乏透明性,中國金融穩定的危險正在增加。

  “總體來看,風險還是在可控范圍內。”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德勇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說。張德勇認為,地方政府借債多少這一數字並不說明什麼問題,關鍵怎麼看經濟發展速度。“如果經濟發展慢,形勢不好,借再少的債也是問題。而且地方如果堅持追求GDP為目標的話,(大規模舉債)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責編:李海霞、曹華)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