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經濟學”帶領中國經濟 轉型闖關--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李克強經濟學”帶領中國經濟 轉型闖關

2013年07月09日08:28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相關視頻】經濟轉型進行時:政府“搭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李克強經濟學”帶領中國經濟 轉型闖關(網絡配圖)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芳 王紅茹 李鳳桃 姚冬琴 王山山 劉硯青 實習生 呂立夏 | 北京報道

當下,由巴克萊資本公司創造的新詞“李克強經濟學” (Likonomics)正在成為經濟學界討論的熱詞。它被用來代指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政府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其核心內容包括: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結構性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益處。

前程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

當下,由巴克萊資本公司創造的新詞“李克強經濟學” (Likonomics)正在成為經濟學界討論的熱詞。它被用來代指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政府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其核心內容包括: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結構性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益處。

巴克萊認為,李克強已下定決心將中國經濟帶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

作出這個判斷,是在政府“鐵腕治理”了今年6月爆發的所謂“錢荒”之后——央行並未像以往一樣,立即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投放一些流量,以緩解資金短缺,即商業銀行渴求的“放水”。

事實証明,即使在過去的3個月,中國經濟經歷了一輪經濟增速的下滑,新一屆政府還是頂住了出台新經濟刺激措施的壓力。

減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回憶起他曾主管的加工貿易不無唏噓。加工貿易解決了中國的1.2億農民工就業問題,也成就了中國這樣一個制造大國的出口。但中國出口如今的處境卻十分尷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前5個月的出口隻有1.6%的增長,離我們制定的10%的目標有很大距離。“全年能否有一個好的前景?我們期待著,但是很困難。”魏建國說。

“為什麼中國經濟會減速,因為前30年的模式不能支撐未來的發展了,必須調整前30年的模式。中國現在就面臨著一個改革的十字路口。” 國務院發展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經濟減速中央政府有壓力,地方政府有壓力,企業有壓力,市場有壓力,銀行也有壓力,但有壓力才能轉型,沒有壓力是不可能轉型的。

現在看來,中央政府願意為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付出短期的經濟減速的代價。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已經到了一個要邁過一道坎的階段。”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說。

在過去30多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品制造國﹔但與此同時,信貸擴張、過度投資、地方風險、出口依賴、生態破壞,以及政府的過度干預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公與低效,也成為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沉重代價。

“這的確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中國的確面臨很多問題。”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奇布直言不諱地指出,“對中國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政府的權力超過了經濟發展,這樣會阻礙經濟的繁榮發展,這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中國一定要非常謹慎。”

波蘭前副總理科勒德克認為,在這個轉型期,中國經濟必須從出口和投資驅動的模式轉到以消費為驅動的模式上來。“因為中國的消費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太弱了,甚至比起新興經濟體如巴西、俄羅斯,中國的消費總體上也處於非常疲軟的狀態。”在其主政波蘭期間,曾追求一種黃金(1236.50,23.80,1.96%)秩序,即一種比較健康的經濟增長速度,這種速度平衡了出口、進口,平衡了投資、GDP、消費、財政預算和財政支出。在他看來,中國也應該這樣。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坦言:“我們的經濟最終要逐步轉向內需為主的增長模式。然而,這種轉型需要漫長的時間,恐怕5年不一定能完成。從提出轉型經濟至今已經過去了10年,現在看來,效果並不怎麼理想。”

新動力

當然,在過去的3個月裡,新一屆政府也一直在積極地尋找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3月底,李克強到江蘇、上海考察時,同意並推進建立上海自貿區,從而使上海、長三角、長江流域形成改革開放新格局,以自貿區建設構建新引擎。

5月底,李克強出席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峰會,要求加快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6月初,到河北考察時,李克強提出加快環渤海地區一體化建設,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新引擎。

“現在看來,產業、區域和開放,這三個方面都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引擎。”王一鳴說,培育新的增長引擎,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這是從供給端來找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而城鎮化則主要解決中國經濟需求端的問題,它對中國意味著,未來可以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及新的投資需求。

毫無疑問,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

然而,前30年由政府主導的城鎮化刺激經濟增長之后遺留下來的種種弊端仍讓決策者心有余悸。在GDP指標的考核指揮下,地方政府抓項目,修大馬路,建高樓,建新區,建廣場……卻仍然沒有解決人的城鎮化問題。

“新一輪的城鎮化要堅決避免城鎮化的弊端,這需要從體制上解決問題。”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前不久,剛剛參加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分組討論。“討論很熱烈,平常一般到11點左右就散會了,我所在的第六小組一直討論至中午12點。城鎮化實在太復雜,達成共識比較難。”

事實上,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二五”城鎮化規劃》早在去年底就已完成,但遲遲未公布,主要原因亦是大家對城鎮化的路徑還沒有達成高度的共識。

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央政府在討論什麼樣的城鎮化,地方政府在做什麼樣的城鎮化,都非常重要。”問題的關鍵是,兩者很有可能並不一致。他在中國很多城市考察時,鮮見城市的改革,而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擴張的沖動。

“對地方政府來說,城鎮化最重要的結果還是GDP。土地的城鎮化遠比人的城鎮化重要。與此同時,他們需要很多的錢加大投資,從而又進一步加大了早已高企的地方債風險。”他認為,中國城鎮化的最后會變成什麼樣,將取決於地方政府,因為他們才是城鎮化的推手。

放權

對處於轉型期的整個中國來說,怎麼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已經成為關鍵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認為,必須扭轉由於政府過度干預經濟造成的經濟失衡問題。

她以近些年產能嚴重過剩的光伏、風電、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痛陳政府干預經濟的弊端,“這些產業一上升到國家戰略,經國家規劃,就變成了政府行為,各級政府就把它作為一種政績工程,於是全國若干個政績工程出來,很快導致過剩。一些產能過剩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這種產能不僅在國內需求過剩,而且放眼全球我們這個生產能力也是過剩的。光伏就是這樣。”

由於政府干預下導致的經濟失衡,“這麼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巨大存量,GDP的總量,產能的總量,以及貿易的總量都挺大。要把我們的存量調整作為改革中最大的試點。”

然而,這麼大的存量到底怎麼消化、盤活,是個問題。

“怎麼辦?隻有用時間來調整。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化解我們過去嚴重過剩的產能。”張燕生說。

在他看來,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困境仍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穩中國經濟下一步要出大問題。”

霍建國同樣將實體經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強調,“現在的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主要是因為投資環境不好,給它們一個公平的環境,民間的內生動力發展欲望是很強的,若能動員發展起來將解決很多問題。”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說:“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政府怎麼放權,民營經濟怎麼發展,怎麼打破一些壟斷,怎麼使得金融機制能夠為這些創業和中小企業服務。”

李克強上任之后,曾代表新一屆政府作出承諾,要把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1700多項再削減1/3以上。第一次國務院全體會議上,他又強調,大幅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真正向市場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放鬆政府管制也因此被學界擴大解釋為“李克強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從朱?基到李克強

人們期待著“李克強經濟學”將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上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之路。誠如李克強本人所言,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李克強的改革魄力也喚起了人們對朱?基時代的記憶。

國務院前總理朱?基一直被認為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領導者,和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中樞裡最具經濟眼光的人之一。掌管中國經濟的幾年間,朱?基以其驚人的改革魄力和勇氣,克服內外部的矛盾和挑戰,推出了他的“改革新政”,涉及企業制度改革、財務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住制度改革、物價體制改革等多方面,最終將計劃體制下的中國轉軌經濟帶上了市場化的道路。

李克強和朱?基一樣,都接手了一個過度投資的經濟體,都處於一個矛盾和利益沖突極其尖銳和復雜的轉型期,並且,現在看來,他們都准備以短期的改革陣痛換取更長期的、平衡的、可持續的增長。

但相比之下,李克強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民生証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分析:一是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全球化紅利在減退﹔二是上一輪改革紅利基本消耗殆盡,新一輪改革遭遇深水區﹔三是利益更加多元化,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大相徑庭﹔四是經濟轉型的任務很重,但中國經濟升級版不可能一天完成。

管清友在回顧改革開放經濟史的時候,以“三次闖關”來總結期間的三個關鍵時間點上所經歷的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物價闖關,內容是將實行了4年的“價格雙軌制”並軌,讓市場決定價格的變化。第二次是1990年代中后期市場化改革闖關。第三次是當下正在進行的轉型闖關。“目前觀察,國務院所做的去杠杆、去產能、調結構、促轉型會在中國經濟史上成為第三次闖關。”

第二次闖關是由朱?基主導完成的,而這一次闖關的大任則落在了李克強的肩上。“如果說朱?基時代的任務是確保順利轉軌,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那麼李克強時代的任務就是建立強化市場型政府,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

在管清友看來,“新政府試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轉變政府職能,削減政府開支,約束政府權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實現結構調整,推進全面改革。這與朱?基改革所面臨的困難一樣,殊為不易。”

1996年歲末,朱?基副總理在北京看話劇《商鞅》。據媒體報道,他為劇情所動,潸然淚下。同為改革者的他慨嘆,商鞅以驚人的勇氣掀起改革之潮流,終為頑固派羈絆,車裂而死。

前程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

兩千多年過去,中國步入了新的改革時代。帶著陣痛加速轉型和升級,尋找新引擎,成功的改革將推進中國經濟步入新黃金時代,迎來一個民富國強的繁榮未來。

“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解決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就是要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

——李克強在5月13日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的改革。同時,深化境外戰略投資者與中資銀行的合作,穩步推進股票、債券、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拓展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李克強5月24日在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

“當前中國正致力於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李克強5月26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時表示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