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調整需化壓力為動力 重壓之下期待突圍--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經濟結構調整需化壓力為動力 重壓之下期待突圍

2013年07月11日08: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經濟結構調整需化壓力為動力重壓之下期待突圍

編者按:

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和調整的過程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控物價是中國宏觀調控的平衡術需要轉好的四個“球”。經濟變局中,眾說紛紜,為廓清迷霧,即日起,中國新聞網財經頻道推出中國經濟觀察系列評論。力求理性闡釋中國經濟大勢,客觀梳理當下經濟脈絡,密切關注經濟結構調整,深度解析經濟改革和政策動向,以期為讀者呈現真實的中國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9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調低了世界經濟的增速,也將中國經濟增速從8.1%下調至7.8%。盡管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尚屬首位,然而IMF刮來的這陣風傳遞了外圍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突顯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

無獨有偶,9日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也表明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PPI為-2.7%,中國經濟需求不旺盛,經濟下滑壓力仍然比較大。專家預計,今年二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速可能跌到7.5%。而6月份CPI漲2.7%,創下4個月以來的新高,這反映出物價水平的超預期反彈,下半年物價壓力還會加大。

10日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數據也顯示,6月份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下降3.1%和0.7%,出口17個月以來首次負增長。這一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下半年外貿狀況同樣不容樂觀。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問題。比如老生常談的產能過剩問題,比如備受爭議的信貸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比如房地產行業的泡沫問題,比如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發展布局不合理的問題,甚至包括各方面的市場化推進的問題。

因此從國家層面看,宏觀調控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既要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又要使物價不漲出上限,這是一個雙重壓力。

在9日召開的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平穩,主要指標仍處於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但經濟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

其實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一直在推進。自政府換屆以來,簡政放權,金融信貸政策改革,財政稅收改革和居民收入分配改革都在穩步推進。但有學者認為,推進速度和力度不夠,經濟結構調整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日前呼吁,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不能再用舊的增長方式,更不能再走靠強勢政府海量投資刺激經濟的老路。

中國的經濟結構問題由來已久,轉變和調整過程肯定會碰到壓力甚至阻力。但常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必須將壓力化為動力,使經濟發展真正成為有質量、高效率的增長,真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都要堅持民生優先。發展要讓人民滿意、使人民受惠。

面對諸多的聲音和質疑,中國不需要回避經濟結構的問題,也不會回避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更不會回避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所有的討論乃至批評都將帶給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更多的動力。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加速經濟結構調整是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內動力”。中國當然也不例外。我們期待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加速推進,在眾多壓力之下突圍。(曾會生)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