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 D P同比增長7.5%,增速連續第二個季度回落,創下近三個季度新低並下觸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事實上,這一數據並未超出市場預期。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5日公布了中國經濟的中考成績,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仍處在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
近期公布的部分經濟數據出現好轉,“穩中求進”、“穩中有為”政策明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者認為,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甚至略有回升。
原因
出口擠水分導致減速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外需疲弱是二季度經濟進一步放緩的 主 要 原 因 。上 半 年 最 終 消 費 對G D P的貢獻率是45.2%,拉動G D P上漲3 .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 D P的貢獻率是53 .9%,拉動G D P增長4 .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 D P增長的貢獻率是0 .9%,拉動G D P上漲0 .1個百分點。
“出口在政策‘擠水分’的作用下,二季度同比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點評說,在外部環境沒有明顯改善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卻實現了18.4%的較快增長,但這其中有較多是企業為 境 內 外 套 利 而 出 現 的 貿 易“ 虛增”。在今年5月5日,外管局出台20號文加大對虛假貿易的打壓力度后,出口增速的水分被迅速擠出,5月份我國出口增速劇降至1%,6月份更是出現-3 .1%的增長,導致上半 年 出 口 累 計 同 比 增 速 放 緩 至10 .4%。而如果扣除資本流動的“水分”,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增速其實在持續放緩。以上表明一季度我國出口數據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 出 口 的 實 際 需 求 並 沒 有 那 樣 樂觀。其實,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全球整體有效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中國對美、日、歐的出口同比增速都在持續放緩。
盛來運分析了三方面原因。首現,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產率下降的客觀反映。我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現在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稟賦的條件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產出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所以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
其次,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盛 來 運 說 ,今 年 盡 管 美 國 經 濟 復蘇,有一些明顯的好轉跡象,但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經濟持續低迷 , 世 界 經 濟 復 蘇 總 體 上 比 較 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鬆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我國勞動力的價格也在提高,出口難度在加大。
此外,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盛來運稱,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特別重視調結構、轉方式,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上。其中一些調控措施,例如房地產的調控力度還是在不斷加大,反對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對餐飲消費有一定影響。特別是還有一些以前出台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這些對短期的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對長期發展有利。
疑問
下半年經濟能否企穩
G D P的逐季回落,讓市場對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並不看好。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中國 第 二 季 度G D P進 一 步 下 滑 至7 .5%,低於第一季度的7 .7%,這意味著中國完成全年7.5%的經濟增速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第一,由於貿易競爭力的下滑,以及大量新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中國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就業問題。第二,貨幣市場利率的高企,以及商業銀行的“去杠杆化”,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第三,由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惡化,金融風險也進一步上升。
也有專家表達了對金融風險的擔憂。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甚至認為,當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事實上的金融危機現象。
但是總的來說,進入7月份以來,隨著宏觀經濟數據逐步披露,認為中國經濟至少能在下半年企穩的觀點在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近公布的信貸數據和用電量數據有關。數據顯示,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達到1941億元,較5月的1455億元大幅回升,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下行。宏源証券固定收益組分析師鄧海清認為,這表明企業擴大再生產意願或有所回升,同時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政策已經開始發力。
6月 全 社 會 用 電 量 同 比 增 長6 .3%,增幅比5月份回升1 .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 .14%,增幅也高於一季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預計,三季度的用電量情況還會好於二季度,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在5%到7%之間。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室副主任原磊認為,用電量數據說明下半年的工業生產情況有望好轉。
國家統計局表示對中國經濟后期的走勢很有信心。盛來運說,我們對上半年總的判斷是,盡管增長速度穩中略有回落,但經濟的運行是平穩的,而且是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進入結構轉型期以后,盡管潛在生產率有所下降,盡管資源、環境、市場的約束有一些增強,但是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據他介紹,國家統計局最近調查了將近25萬家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包括工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和零售企業,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左右的企業對后期走勢、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基本面表示樂觀。
政策
“穩中求進,穩中有為”
對於經濟政策的走向,市場極為關注,並出現各種預期。李克強總理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繼續穩中有為,使民生改善,讓人民滿意。
有學者表示,下半年經濟政策的指導方針將是“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這方面的工作實際上從上半年已經開始展開了。
首先是行政審批權的下放,這被認為有助於下半年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長。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認為,下半年基礎建設投資如果加速主要受益於審批權的下放。最近政策放權,原來很多在國家發改委的審批權現在下達到省裡,預期未來3至6個月會出現新一波的投資小高潮,尤其體現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建設軌道交通的積極性很高,個別地方還存在著不顧實際、過度超前的苗頭,如果規 劃 實 施 中 監 管 措 施 不 能 同 步 到位,容易產生投資沖動。
在近期召開的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先后研究部署了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和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以及促進信息消費的工作,這些也都被認為有助於內需的擴大。唐建偉表示,國務院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或成為同時實現穩投資、調結構、護民生的利器,社會資金亦被鼓勵進入相關項目。
這些政策微調對穩定下半年的經濟形勢非常重要。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中國經濟下半年將會有一定反彈,反彈主要的依據是政府政策的調整和改革措施的出台。”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說,“向前看,宏觀政策將帶有更多定向寬鬆色彩,以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風險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