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古剎變會所 曝光半年仍營業--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600年古剎變會所 曝光半年仍營業

趙婷婷

2013年07月18日07:47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修復前的智珠寺

  修復前的智珠寺

修復后的智珠寺

  修復后的智珠寺

智珠寺內高檔餐飲會所的裝修和布置攝影/本報記者 李佳

  智珠寺內高檔餐飲會所的裝修和布置攝影/本報記者 李佳 

  “今年年初,一則“市級文保單位嵩祝寺及智珠寺變身高檔餐飲會所”的消息,將北沙灘胡同深處兩座原本並不算知名的寺廟拋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市文物局確認兩座寺廟內部分范圍被用作餐飲場所,從事商業經營活動,后續未就此事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作出解釋。

  時隔半年,記者昨天再次探訪這裡,智珠寺內的西餐廳仍在營業,文物部門稱,文物修繕費用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公眾對商業涉足文保的反感,一方面是文保資金的短板,兩座600年古剎成為北京文保的一個尷尬樣本。”

  探訪

  紅牆大殿變身酒吧 僧人宿舍改成畫廊

  很多剛從故宮游覽出來的游客恐怕不知道,距故宮東北角樓僅500米,在沙灘北街胡同的深處還有一處曾與雍和宮齊名的寺廟。這條胡同沿途的小商鋪、水果攤、倚路而停的機動車跟京城很多胡同的味道相似,但到了胡同盡頭,並排坐落著嵩祝寺及智珠寺兩座大寺廟,兩座寺廟的外牆上,還清晰可見白底綠字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嵩祝寺及智珠寺”,此外,寺廟外牆上一塊鏽跡斑斑的“TRB”牌子,全稱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北京古寺餐廳),則給智珠寺貼上了“新標簽”。

  記者觀察,智珠寺保持了建筑的外部原貌。進入寺內,大殿正門可見褪色的牆體和帶著裂紋的立柱、橫梁,東面的僧人宿舍如今被改成畫廊,西面廡房被改造成酒店客房。

  不過院內擺放的卻是后現代雕塑,前殿通往餐廳的紅牆大殿被改建為酒吧及等候區,記者邁過幾百年的石門檻,打開的卻是自動感應的玻璃門。整個餐廳完全是現代風格,帥哥美女服務員堪比五星級酒店,在偏殿和后殿裡還展示現代油畫作品和諸多藝術品收藏,寺內這種混搭的風格還真讓人能找到“穿越”的感覺。

  昨天中午,餐廳裡有10桌左右的客人,據該餐廳銷售人員介紹,餐廳每天客人很多,尤其是晚上,“商務午餐也有一至兩百元不等的套餐,並沒有外界傳說的那麼貴。”隨著“TRB”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明星、新品發布會也選擇在這裡進行。

  調查

  寺廟會所到底是何人投資經營?

  記者了解到,智珠寺這家餐廳的老板是比利時人,之所以經營西餐,並將廚房放在了南邊院外,也是為了把對文物的傷害降到最低。而餐廳以外的經營區域是由另外一家名叫東景緣的公司負責,兩家公司屬於合作關系。

  餐廳方介紹,近幾年中,經營者也在共同為保護古建做著努力。據介紹,2007年,一位老外騎自行車串胡同時發現了破敗的智珠寺,他立即開始四處找投資人集資修繕,為的就是把這座600年歷史的古寺保留下來。其中有多位核心創始人在此處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東景緣公司管理者陳女士介紹,“修復這裡前后就花了五年。”從明代的印經廠、清代的活佛居所、新中國成立后的民居,到牡丹電視機廠,“我們不但修復了古廟的建筑,也保留了電視機廠后來加建的廠房,只是想保留一種歷史和時代的延續性。”

  修繕是否經過文物部門審批?

  “修復工作可謂不計成本。”陳女士這樣形容道,“我們非常小心地比對和挑選修復方式,盡量做到修舊如舊。”從舊建筑裡挑選能使用的材料,再尋找到最接近舊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筑原貌一比一重建,現在我們熟知的希臘神廟等世界遺跡都是按此法修復的。“這種方法比全部拆掉再用新材料按舊圖紙重建的方式費時費力得多。”

  從2008年開始至2012年,兩座寺廟的文物建筑大部分進行了修繕。據TRB餐廳及東景緣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古寺的修繕工作及目前的經營都是經過相關文物及政府部門審批的,佛教協會和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定期也會到寺裡走訪,“在修建過程的圖紙、測量等一系列事務都是經過文物部門確認的。”東景緣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原來寺裡沒有樹,經過跟政府部門長時間的溝通才栽上了鬆樹,地面還種了草,這是為了一旦降雨量過大,植物可以幫助吸收水分,緩解古建筑返潮的問題。”據了解,寺廟在修繕前十分破敗,除了堆放各種雜物,院內還有住戶,搬遷騰退工作也是由政府部門來做的。

  商用開發與文物保護利用是否矛盾?

  客觀地講,嵩祝寺及智珠寺的利用,確實對於文物的搶救有一定作用。有關資料介紹,嵩祝寺及智珠寺原為並排的3座大寺廟,從東至西依次為法淵寺、嵩祝寺、智珠寺。如今,東邊法淵寺已經毀壞無存,遺址上建成了“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普通人根本無法再從街面上感受到這裡曾經是一組較大規模的佛教寺院群。

  不過,嵩祝寺及智珠寺雖然保存下來,但智珠寺的商業氣息已經與古寺的清幽風馬牛不相及,而緊挨著的嵩祝寺更是改為私人會所。該院的紅色大門緊閉,門口設有密碼鎖,但並無明顯標志。當記者敲門時,無人應門。附近胡同裡的老住戶表示,嵩祝寺內的“嵩祝名院”為私人會所,不對外開放,不接待散客。與之僅一牆之隔的智珠寺經營人員也表示,“那邊的情況我們也不清楚,從來沒進去過,聽說想去那裡消費,需要找相關負責人預約。”

  文/本報記者 李佳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除署名外)

  對話

  “修繕資金不是所有

  單位都能排得上”

  對話人: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隊長趙建明

  北青:此前文物局曾經多次對嵩祝寺和智珠寺內存在高檔會所進行調查,為什麼兩家會所仍在繼續營業?

  趙建明:根據我們的調查,兩座寺廟內的確有部分區域被用作餐飲場所,但並沒有發現使用明火等違反文物法律法規的行為。作為文物主管部門,如果發現文物保護單位存在違法行為肯定是要制止的,但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很多所謂“違法行為”,在文物相關法律法規裡其實是找不到相關依據的,沒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我們就無法制止。對於擁有合法經營資質的餐飲單位是否能夠繼續經營,並不在我們的管轄范圍內。

  北青:這種行為是否涉嫌違反擅自改變文物保護單位使用用途的規定?其經營行為是否經過了文物部門的批准?

  趙建明:應該說目前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而且有一定的滯后性。比如《文物法》中隻規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用作博物館、保管所或參觀游覽場所,但並沒有明確哪些用途是禁止的。嵩祝寺和智珠寺曾經長期被用作廠房,甚至有居民居住,現在用作餐館,其實算不上改變原有用途。對於開餐館的經營行為,文物局並沒有批准權,但是開餐廳隻需要取得合法的經營執照即可,在經營中出現問題,也由工商、衛生等部門管理,文物部門沒有這方面的審批和管理權力。

  北青:兩家高端餐飲會所負責人宣稱曾經參與了對嵩祝寺和智珠寺的修繕,而且修繕方案經過了文物部門的審批?

  趙建明:修繕方案我們是批了的。這兩座寺廟歷史上曾經長期被相關單位佔用。由於缺乏修繕資金,經過我們協調,最終決定由產權單位——北京市佛教協會和使用單位共同引進社會資金對文物建筑進行修繕,但修繕后文物建筑由出資人使用。

  北青:為何要引入社會資本對文物進行修繕?這種方式是否合規?

  趙建明:每個省市自治區每年的文物修繕費用是有限的,北京算是全國各地文物修繕費用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最早的時候我們一年也隻有幾百萬元的修繕費用,前兩年才漲到1.5億元,從去年開始政府每年撥款10億元用於文物修繕和維護。但對於擁有數量眾多的文保單位的北京而言仍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通常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盡量給更多的文保單位撥款修繕,但並不是所有文物單位都能排上,隻能緊著最急切的先修。具體到這兩座寺廟,引入社會資本進行修繕並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我覺得當初如果沒有社會資本的介入,這兩座寺廟就得不到好的修繕和維護,現在的狀況更是不可想象的。

  北青:未來是否會推廣這種引入社會資本的方式?

  趙建明:隨著政府每年對文物修繕方面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我們會將更多待修的文物保護單位納入修繕范圍,但短時仍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覺得引入別的資本維護,總比眼睜睜看著文物進一步損毀要好吧。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責編:郝帥、曹華)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