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貸款利率倒逼銀行經營模式改革--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放開貸款利率倒逼銀行經營模式改革

本報記者 張穎 余雪菲 發自上海

2013年07月22日00:00    來源: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在做投資的‘朋友圈’裡,大家對‘放開貸款利率’的理解並不統一,有很大一部分人說,中國銀行業完蛋了。”徐之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坦言,“其實,現在就此作出判斷很難,‘放開貸款利率’勢必會加速銀行業的市場化改革。”

  按照央行決定: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招商証券分析師羅毅表示,此利率市場方案的負面影響小於預期。2012年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之后,大部分銀行存款成本較基准利率上調10%,但從實際沖擊來看,銀行息差受到的負面影響有限,利潤增長受負面影響基本上在3%以下。

  利率上浮壓力大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張逸民看來:“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一方面,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價格形勢基本穩定,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有利時機﹔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財務硬約束進一步強化,經過前一段時間‘錢荒’的壓力測試,銀行業自主定價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和居民對市場化定價的金融環境也更為適應。”

  “貸款利率下限取消,貸款利率最終如何變化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貸款的供給總量﹔二是信貸需求者的談判能力。”魯政委分析,從前者來看,目前貸款總量總體偏緊,因而,並不會導致貸款利率整體顯著波動﹔從后者來看,對具有談判能力的主體,過去由於法規的限制,最低利率隻能下浮至七折,現在則存在下浮更低的空間,這類主體主要是央企、地方政府和其他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對於其他企業來說,由於此前利率本來就是上浮的,因而本次調整影響不大。

  從當前信貸的實際情況看,今年以來,貸款利率下浮佔比總體穩定,上浮佔比略有上升,而基准佔比則有微幅下降。魯政委進一步指出,“根據我們計算的各期限貸款加權利率與一年期貸款加權利率的比值,發現今年相對於去年下半年有所上升。也就是說,目前的總體情況是信貸供給小於需求、利率有上浮壓力,此時打開貸款下限,影響有限。”

  “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各銀行必然開展低利率競爭以確保貸款客戶,這將有助於更多資金從產能過剩的行業流出,流向新型、增長型企業,並有望進一步抑制日益膨脹的‘影子銀行’。”張逸民告訴記者。

  倒逼銀行轉型

  一直以來,銀行業巨額利潤主要來自於存貸款利差。張逸民相信,“隨著貸款利率下限取消,銀行的利潤肯定會受到擠壓,這就倒逼銀行業進行經營模式的改革,從原先‘吃’利差向開發新產品、增加中間業務、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轉型。”

  “相比之下,大銀行的改革壓力更大。”張逸民說,“而小銀行可能會遭遇資金壓力,在利潤下降的同時,如果沒有及時轉變經營思路,極端可能會出現破產或倒閉。”記者翻閱資料發現,中國台灣地區在進行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曾出現過嚴重的銀行“倒閉潮”,其中中小銀行佔絕大部分。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則認為,對大銀行來說影響不大,對中小銀行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此次央行正式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意味著銀行今后可以名正言順地利用差異化貸款利率進行經營活動。中長期來看,中小銀行應該開拓新的差異化業務,爭取大銀行沒法涉及的農村金融、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發展類似德國銀行的專業化金融模式。”

  不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則直言,從此前貸款利率浮動下限的執行情況看,各銀行用足現有下限的不多,因此放開全部下限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特別大。

  魯政委也認為,貸款基准利率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存在。因為央行明確表示是“取消貸款利率0.7倍下限”,而沒有像票據利率一樣說是取消利率管制,同時維持對住房貸款利率的管制,這也意味著貸款基准利率仍將存在。

  對此,徐之騫分析:“維持對住房貸款利率的管制,是為了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這也符合當前宏觀調控的大方向。”

(責編:楊翼、沈陽)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