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百萬億元存款盤活(金海觀潮)--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把百萬億元存款盤活(金海觀潮)

許志峰

2013年07月22日07:29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把百萬億元存款盤活(金海觀潮)(網絡配圖)

  ■對於百萬億元存款這塊大“蛋糕”,需要合理分流,善加利用。一方面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讓消費引擎馬力更足,並把那些存款“被平均”人群的生活負擔減下來﹔另一方面大力促進直接融資發展,為百姓開辟穩定、有回報的投資渠道

  年中,一系列經濟新數據成為熱點。其中,央行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100.91萬億元,邁上百萬億級大關。這一歷史性數字變化,再次引發人們對巨額儲蓄的關注。

  高儲蓄率是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於老百姓而言,閑錢存銀行,也一直是最主要的理財方式。正因為此,盡管這些年利息率漲漲落落,存款額卻一直穩步增長。央行今年第二季度的調查顯示,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46.2%,較上季增加1.7個百分點,其比例遠高於傾向“更多消費”和傾向“更多投資”的居民。儲蓄依然是人們心中的“最愛”。

  中國老百姓為何如此偏愛儲蓄?有人認為,這與長期以來“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傳統美德有關,是天性使然。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盡然。有心人也許還記得,2010年底央行發布的儲戶問卷調查顯示,45.2%的城鎮居民傾向於“更多投資”,首次超過“更多儲蓄”成為第一選擇。還有,2000年和2007年前后,滬深股市走出大牛市,儲蓄也由此出現兩次“大搬家”。由此可見,人們對儲蓄的鐘愛並不總是心甘情願,而多多少少有些無奈。

  巨額儲蓄的背后,是“有錢不敢花”的無奈。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儲蓄增加了,並非錢多得花不完,而是必須另作它用。買房、養老、大病醫治、子女教育是人生大事,也是需要大筆花錢的地方。在這些方面,有待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無法為人們提供明確而穩定的未來預期,百姓隻能通過增加儲蓄來積攢應對風險的“安全感”。雖然賬戶上的數字在增加,心裡的壓力卻沒減少,手頭也沒感覺更寬裕。於是,各種即期消費隻能被犧牲掉了。

  巨額儲蓄的背后,是“有錢無處投”的無奈。有經濟學家曾說,銀行儲蓄是“窮人補貼富人”。這樣的觀點也許有些極端,但老百姓對儲蓄那點微薄的收益很不滿意,由來已久。無論是2007年的全民排隊買基金,還是這兩年各類理財產品的熱銷,都反映出人們拓寬投資渠道的努力。然而,客觀地看,目前廣大百姓依然缺乏安全穩定的投資途徑:股市重融資不重回報,虧多盈少,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期貨、外匯等市場不僅風險高,而且對專業知識要求多﹔理財產品一度被看作無風險,現在才知道其中陷阱重重,有些風險也不小。在各種嘗試“失敗”之后,很多人不得不又退守到儲蓄上。

  對於有些人來說,巨額儲蓄的背后,還有“被平均”的無奈。100萬億元存款中,住戶存款隻佔不到一半,更多的是企業存款和財政性存款,也就是說,老百姓的錢包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鼓。在屬於居民的那部分儲蓄中,也存在結構上的不均衡,有些人多,有些人少,有些人甚至還在為入不敷出而煩惱,其存款是負值,以至於有網友自我調侃“拖了祖國的后腿”。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我國經濟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巨額儲蓄的利弊也需要斟酌。在特定階段,高儲蓄率對於經濟增長功不可沒。中國經濟之所以在過去30多年得以騰飛式發展,投資是主要動力,而巨額儲蓄正是投資資金的源泉。然而,新形勢下,經濟發展要轉向更多以消費拉動,實現內生型增長。高儲蓄率顯然不利於這一轉變。某種意義上講,高儲蓄率是經濟結構不夠優化、居民財富不夠多元的一個表現。此外,大量金融資源積聚在銀行體系,使銀行承擔了過多系統性風險,對於那些銀行並不特別擅長的領域,如小微企業等,金融支持也可能缺位。金融體系的安全和效率都受影響。

  當然,百萬億元存款絕不是經濟發展的“包袱”。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也是寶貴的金融資源。對於這塊大“蛋糕”,需要合理分流,善加利用。一方面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讓消費引擎的馬力更足﹔同時,把那些自嘲“被平均”人群的生活負擔減下來,為正在拼命存錢的人們提供更堅實的社會保障。另一方面,必須大力促進直接融資,並完善相關制度,為百姓開辟穩定、有回報的投資渠道。盤活好這個巨大存量,是中國經濟未來棋局的重要一步。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