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8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持續4天在“熱情”似火的高溫中度過。
28日當天,北京、天津、重慶、上海等地氣溫還將在37℃至39℃,重慶、浙江等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至41℃。人們為高溫煩惱的同時,某些行業卻因為高溫而“樂壞了”。記者了解到,外賣、制冷電器、避暑旅游等行業都在近一個月來獲得了喜人的業績。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合伙人王丹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溫經濟”的發展體現了行業消費存在季節性。在氣溫過高的情況下,群眾剛性需求造成某些行業的消費推動是正常的,不會讓市場消費格局產生影響。
餐飲篇
外賣業務火爆
炎炎烈日之下,你還會“走”出去吃午飯麼?答案大多是否定的。
高溫助長了“懶人經濟”。在北京某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小姐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自從氣溫飆升到35℃以上后,她的午餐都靠“外賣”解決,同事們也都加入了“團購”陣營,集體訂餐。“外面太熱了,人出去都要晒化了。坐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吃著外賣很方便。”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辦公室的白領們,暑假沒人“管”的學生,成為叫餐的新生力量。很多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工作繁忙來不及給孩子做飯,會在出門前留錢給孩子,讓他們訂餐解決午飯。
上海市東昌中學的初二學生李凝(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員,“有的時候自己叫麥當勞、必勝客,有時打附近飯店的外賣電話。爸媽是白班,中午不能回家,我就一個人這麼吃。”李凝表示,很多同學與他相同,成為了暑假“外賣學生團”的主力。
與此同時,很多市民也逐漸選擇用外賣解決用餐問題。記者隨機採訪了訂外賣的市民,多數人都因為天熱而懶得動手做飯。
“買菜,菜場裡就熱死人,買了之后又要燒,和蒸桑拿一樣。完了還要洗碗,大熱天,動一動都覺得汗流浹背。”住在上海浦東招遠小區的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近來他們一家三口的吃飯問題,基本都是靠在外吃或者直接外賣解決的。
記者還從上海“餓了麼”叫餐的客服中心了解到,6月開始至今,消費者通過網絡平台叫外賣的份數直線上漲,小區居民如今更是成為促進叫餐量增長的主流力量。據客服人員介紹,居民用戶的人均消費均在60元左右。
“其他季節,冬季或者暴風雨天氣叫餐人數會較多,但是暑期開始之后,人數增長的速度是其他時間沒法相比的。哪怕一般的小便當店,一天的外賣最高都能到300份以上。一個小區,好的一天都會有2000多人訂購外賣。”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
必勝客宅急送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如今訂餐要趁早,10點就開始要訂午飯了。若是到了飯點來點餐,他們是沒有空閑時間外送的。“上班的、放假的都在點外賣呢。”
延伸閱讀
傳統餐飲遇冷
相比“清涼消費”以及外賣業務的節節攀升,花卉、傳統餐飲、公交等行業在“高溫經濟”中頗有些無奈。過高的氣溫不但增加了經營成本,還迫使一些商家不得不調整經營計劃。
首當其沖的,就是與火爆的外賣業務形成鮮明對比的傳統餐飲。
7月28日中午12點,正是午餐時刻,記者發現上海浦東棲霞路上往常熱鬧的小飯館中幾乎沒有什麼客人,有幾家飯館的店員甚至清閑地聚在那裡聊天打牌。
“沒有客人啊。”一家飯館的老板告訴記者,雖然是周末,出來吃飯的人不多,但是從6月底開始,哪怕飯店有空調送冰水,可是業績依舊不斷下滑。
“大家都嫌天熱,不願意出門。”老板對於生意的冷清,無奈地告訴記者,如今飯店也開始調整經營模式。“我們這裡的飯店也發展了外賣業務,周圍的居民也可以打電話或者在網上訂餐。”
記者還發現,同樣一條街的大小型餐館,都挂了招收外賣人員的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高溫天氣后,隨著學校陸續放假,出租車生意火爆,公交行業步入營業淡季。乘客量明顯減少,有的城市公交客源甚至下降30%,尤其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客源更差。花卉行業也遭受冷遇,上海幾家花店老板對記者表示,一個月賣花賺的錢甚至無法支付店裡高額的電費。
家電篇
“制冷”電器走俏
解決了“吃”的問題還不夠,高溫天氣下,防暑降溫的“清涼消費”開始在都市中一路走俏。
冰棍、飲料成箱買,西瓜像不要錢似地搬,空調24小時運轉,出門立刻鑽出租車,空調銷量直線上升……在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下,“高溫經濟”無疑促進了新一輪的消費。
蘇寧電器浦東超級旗艦店的空調專櫃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7月份以來,每天都有很多顧客過來看空調,配送的師傅忙得天天都要加班。
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氣溫升高后,直線拉動了空調業績的上漲,有些知名品牌甚至一再出現缺貨的狀況。
正在選購空調的李女士對記者抱怨稱:“天氣熱得不行,孩子學習的屋子裡空調力度不夠,准備給她買一台新的。”
與空調熱銷一樣,空調扇、便攜式小電扇、吸汗鼠標墊、清涼貼、冰圍巾等消暑用品的銷量非常可觀。淘寶網上一家小家電的網店店主告訴記者,便攜式小電扇,電腦用的小電扇在一個星期內賣了200多台。“我們也就靠這個階段能賺些錢。”
與此同時,在這樣高溫的天氣裡,藿香正氣水、清涼油、花露水等防暑用品也是供不應求“花露水,清涼油這幾天賣得很快,六神花露水我們都要時時補貨。”上海浦東乳山路農工商超市店員說。
旅游篇
“避暑游”熱潮來襲
38℃、39℃、40℃……“如果聯系不上我,那是因為在路上,我被晒化了。”持續的高溫迫使人們有逃離“高溫地帶”的沖動,這自然催熱了避暑游。據統計,2013年避暑旅游市場需求約在5000億元至6000億元。
“每年暑期都是旅游出行的高峰,避暑勝地則是消費者選擇的熱點。國外如普吉島、巴厘島,國內如青島、大連都是團團爆滿。”昨日,上海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
西部游受寵
“我剛從貴州回來,那邊天氣比上海低10度左右,涼快不少。”前些日剛從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的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回來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根據青芒果旅行網運營中心游客住宅數據統計,擁有涼爽氣候和美麗風光的西部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西南線預訂貴州、雲南、廣西酒店以及客棧的自由行愛好者明顯激增,比如到貴陽觀濕地景觀、到桂林看山水、到陽朔體驗西街風情等均加入了行程安排中。
與此同時,每年暑期最熱的海濱線依然受市場熱捧,如三亞、廈門、青島、北戴河、秦皇島、北海等得益於豐富的旅游資源都受到市場關注,其中,避暑勝地青島由於青島啤酒節的臨近近期人氣漲幅最大,7月以來游客量環比增長100%。
而受簽証程序簡化、人民幣升值等利好因素影響,出境游依然呈現較快增長趨勢。尤其是主打親子名校游的長線游和短途海島游受熱捧。在出境長線游方面,主打親子名校游的歐洲、美國、加拿大位居前列﹔在出境短途游方面,海島游需求節節攀升,泰國曼谷、普吉島以及印尼巴厘島等地依然是國內旅行者的首選。
價格漲幅明顯
暑期旅游報價也持續高溫。某旅游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今年避暑游線路的出游人數同比增加30%左右,價格較6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以北京出發的“海南雙飛5日游”為例,7月份報價在3900元左右,相比6月的3500元上漲了近400元。
酒店價格也水漲船高。青芒果運營中心數據顯示,國內中長短線游從7月中旬開始已進入預訂高峰,青島、北京、廈門、上海、麗江等大眾旅游城市和古鎮的酒店、客棧預訂量激增,預訂量平均同比上漲120%。尤其是受青藏線的帶動,拉薩、西寧的客棧預訂量均同比增長200%以上。
此外,與6月份相比,青島、北京、廈門、上海、麗江等暑期熱門城市的經濟酒店及客棧價格在7月普遍上漲,價格也平均上漲了20%至30%,青島、廈門位居前列。
“出行的游客可巧妙利用促銷規則,提前半個月到一個月預訂,並採用預先支付的形式,既可獲得酒店優惠,又可保障到店有房。”青芒果旅行網CEO高戈建議。
培育旅游“暑期檔”
中國的避暑旅游雖才剛剛起步,但經過近十年發展,取得不小的成績。在分析人士看來,避暑旅游是個潛力巨大的產業,完全有條件培育成為中國旅游業的“暑期檔”。
《2013年中國城市避暑旅游發展報告》指出,避暑是夏季出游的重要動機,地方政府、旅游企業以及航空等相關企業已關注到避暑旅游開發的市場價值,正積極推進避暑氣候與旅游資源的開發。
《報告》認為,避暑旅游不同於避寒旅游,其市場需求總量、需求人群范圍遠比避寒旅游大得多。僅以學生與教師群體、老年人群體及“火爐城市”居民三個避暑主體市場的不完全統計與分析,避暑旅游市場潛在規模至少超過3億人,考慮避暑旅游消費周期長、頻次高的特點,2013年避暑旅游市場需求約在5000億元至6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避暑旅游仍存在不少問題,缺乏戰略層面的規劃與引導,相關產業鏈條尚未形成,由“避暑旅游”到“避暑經濟”的躍升度不夠。“我們不能將避暑旅游簡單地等同於‘圖個涼快’。”上述報告分析,季節性問題、產品同質問題、市場開發以及區域合作、人才等問題亦始終困擾著避暑旅游產業的發展。
【專家視點】
“高溫經濟”
短暫升溫
“因為高溫促使的消費不具有長期性。”在王丹青看來,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群眾剛性需求的改變,造成某些行業消費“冷熱”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並不會對市場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有經濟學家指出,“高溫經濟”不但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高溫將會直接導致一些瓜果、蔬菜減產,影響市場價格﹔加大居民的用電負荷﹔影響工業企業,尤其是戶外作業環境。這些都將給城市的應對能力、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百姓的消費心理帶來考驗。“所以需要相關部門對此保持警惕,恰當的時候政府有必要進行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