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可以創造商機,帶動消費。在提倡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當下,擴大居民消費,除了換電視、買電腦等有形商品消費外,我們更應該在服務消費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
周末和好友聚會。好友小麗哀怨地說:“有時想回家,但工作太忙,根本騰不出時間。平時基本隻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好友小陳也很有同感:“7月1日宣判的‘常回家看看’入法后第一案中,被告人被判需至少每兩個月到老人居住處看望問候一次。我上次回家還是過年的時候,要是爸媽上告,我是不是也違法了呀?”
正聊著,我想起剛看到的一則新聞:不少電商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的服務,據說,可以代替兒女為老人打掃衛生、陪聊天。
“靠譜嗎?”小麗疑惑不已。
上網一搜“代回家服務”,果然不少。有的店鋪的服務宗旨還寫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給我們團隊一個勞動機會,讓您不再身心疲勞。言辭之間充分表現了一定能實現雙贏的態度。
由於是個新鮮事物,而且每個人的父母性格不一,所以,代替子女為老人打掃衛生、陪聊天的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
我們暫且拋開倫理道德不談,“代回家看望老人”服務的出現,背后其實凸顯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現代工業社會,人才大幅流動,子女就業地與父母居住地往往相隔千山萬水。要實現常回家聚聚的良好願望,的確各有難處。
在兩難之間,老人沒有被滿足的心理需求,自然而然就成了“代回家服務”商機產生的肥沃土壤。
再深一步看,在物質消費極大被滿足,甚至部分出現奢侈化傾向的當下,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大片的服務消費空白。
不想去擁擠喧鬧的醫院大廳,想有個靠譜的家庭醫生上門提供服務……
爸媽老了,下樓不便,想有個靠譜的送菜小哥每天幫忙選購加送貨……
常去的理發店,剛混熟的發型小哥又跳槽了,想有個對自己發型需求熟門熟路的小哥咋就這麼難?
很明顯,需求是無時不在的,而需求可以創造商機,帶動消費。
生活性服務業是投入少、產值高、無污染的朝陽產業,也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藍海行業。在提倡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當下,擴大居民消費,除了換電視、買電腦等有形商品消費之外,我們更應該在服務消費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
【微評】
@goldmellon:催生另一服務行業……其實香港早就有義工,國外也很多。
@手機用戶3275638625:農村要是有這個服務就更好了,我會第一時間訂約。
@果凍凶猛:回家除了時間因素,還包括經濟因素。假使月入1萬,回家往返機票等費用一共8000,另外請假要扣薪水。花幾百塊買個代看業務太明智了。
@水浮蓮在水一方:再好的服務也抵不上兒女看一回啊。
@求-交-往:無所謂好與不好,各取所需。再不合理的事,隻要有市場,就會發生﹔而再合理的事,沒有市場,就很難發生。重點是能配套好的規矩,讓其良性發展。
@大童鞋時老師: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送菜小哥幫忙選購,新興的生活類服務業確實是一個汪洋大海,確實有很多新型的服務產業值得我們去探秘,去挖掘!
@薛智之0616:代看老人業務,隻要老人孩子不介意,就一定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