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捂熱經濟:菜價漲了 家電熱賣 電荒沒了--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高溫捂熱經濟:菜價漲了 家電熱賣 電荒沒了

2013年07月31日08:4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溫捂熱經濟:菜價漲了 家電熱賣 電荒沒了

  高溫捂熱經濟

  菜價漲了 家電熱賣 電荒沒了

  7月30日,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此前,中央氣象台連續4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並預計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及重慶等地仍將出現較大范圍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其中江南部分地區部分城市或突破高溫歷史極值。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調查發現,高溫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就連奶茶店排隊的人都多了起來,更可能對中國宏觀經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短暫推高消費物價指數(CPI),當然,一些行業和產業可能會從中受益,如大打價格戰的電商和空調、飲料廠商等。

  不過,高溫下的中國仍凸顯了與以往的不同。今年,市場中不止少了“電荒”等字眼,更少了對第二產業的“拉閘限電”。這背后,或許又是中國經濟內在“低溫”的體現。

  推高CPI

  據民生証券的研報,近期生豬價格“漲幅較大”——7月26日,全國生豬和豬肉價格分別為15.05元/公斤和23.05元/公斤。

  “高溫對豬肉市場有影響,如在調運過程中,會導致生豬死亡,進而影響終端價格。”不過,卓創資訊分析師姬光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但這不足以影響近期肉價的上漲,年初腹瀉病導致的仔豬成活率低、行情低迷引發的農戶仔豬補欄積極性不高等供需層面的因素,才是主因。且從經驗上看,高溫季一般是豬肉的消費淡季。”

  在姬光欣看來,與豬肉價格相比,“果蔬類價格受高溫天的影響應該更大。”

  “雞毛菜(小青菜)平時賣3.5元/斤,這兩天我們賣4.5/斤。”在上海浦東乳山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場,多位攤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大青菜平時2元/斤,現在每斤漲了0.5元。”另外,記者詢問幾家糧食店后獲悉,江蘇、東北的大米價格“暫時還沒有變化”。

  對此,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天氣炎熱,黃瓜、西紅柿、西葫蘆等開花類蔬菜較難結出果實,這對菜價會有負面影響,甚至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菜價。”

  由於食品在CPI中佔據30%左右的份額,馬文峰擔心,這或導致CPI上漲,“說不定,7月的CPI會比6月的2.7%還要高一些。”交通銀行昨日預計,初步判斷7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2.6%-3%左右,“取中值為2.8%,即CPI同比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回升的態勢。”

  家電啤酒受益

  除了會“烤”驗中國宏觀經濟,微觀面看,一些產業及由此延伸的資本市場可能會從高溫中受益。森德金融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宣繼游就對媒體說,全國高溫利好“首先體現在啤酒板塊,再者是消暑電器”。

  國金証券此前直言,隻要天氣幫忙,空調行業今夏旺季旺銷的概率較大,整個行業也可期待6月下旬至8月的旺季旺銷。瑞銀也分析,若高溫持續,去年下半年地產旺銷帶來的滯后需求有望釋放,空調“增速預計將提升”。

  “相比平時,現在我們的空調產品毫無疑問是賣得最好的。”蘇寧電器有關人士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以上周的統計看,周一到周五,空調銷量佔總銷量的佔比達到40%。周六和周日,該數據上升至45%。”

  除了空調行業,受益的還包括電商行業。一家要求隱去公司名字的電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為了迎合越來越多的消費需求,目前該公司超40%的產品賣的都是防晒霜、泳裝、風扇類等小家電及一些輕薄的衣服等。

  “電荒”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幾年一樣,高溫下的中國再次刷新了一項紀錄——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4日-7月25日,全國日發電量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具體來看,華北、華東、華中3個區域電網及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7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

  根據最新預測,今年上海電網最高負荷將達2800萬千瓦。而7月30日,南京市的最高用電負荷再次刷新歷史紀錄(817萬千瓦),不少居民小區配電變壓器已處於長時間超負荷運行。

  “天氣炎熱,電力消費會有顯著增長。”能源專家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6月的電力消費增速是5%以上,7月和8月,增速會突破6%。這就要求,一方面,電廠要加強發電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電網一方也要保障供電的及時性。”

  不過,記者發現,今年高溫下的中國實際上有不少不同點。比如,往年常喊的“電荒”,2013年似乎在市場中消失了。同時,更沒有了“煤荒”和煤炭價格的高漲。

  而往年對工業企業的“拉閘限電”連續第二年在部分地區消失。“我們廠正常開工,沒有限電舉措。”江蘇一家私營電器企業負責人劉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至少在我所在的鎮,工廠都在開工。”

  “這說明,中國宏觀經濟仍在調整期,並沒有開啟高速增長的模式。”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表示,“目前這個階段,供給和需求兩者更加接近市場的真相。”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分析,換個角度看,上述現象也可能是“產能過剩的表現”。他說,“比如,前幾年,大規模地進行電網擴張、煤炭產量的提升,殊不知,市場早已供過於求,並導致了現在的電力、煤炭等消費結構的不合理。”

(責編:達昱岐、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