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清單”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熱詞。
在近日獲批設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負面清單”管理作為一項引人注目的制度變革得以針對外商投資“試水”。分析人士認為,該管理模式一經推廣,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抓手”,同時也將對政府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提出巨大考驗。
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一字之差,卻是政府管理思維的巨大轉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指出,“負面清單”就是法無禁止即合法,也就是說僅僅規定企業“不能做什麼”,與限定企業“隻能做什麼”的管理模式相比,無疑會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在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看來,“負面清單”管理與本屆政府正在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向一致。他認為,目前對企業投資准入實行的審批制度至少有三方面問題:資源錯配,誰拿到政府批條,誰就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宏觀調控邊際效率下滑,很多過剩產能其實是“批”出來的﹔還有腐敗頻發。
同時,這種轉變也暗合中國改革開放循序漸進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思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負面清單”是在中國綜合實力已不同以往、抵抗經濟變動沖擊的能力大大增強的基礎上,減少直接管制而更多採用間接管理,同時降低經濟運行成本。
盡管目前僅在上海針對外商投資試點“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但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這一模式也可以被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所有內外資企業。
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周禹鵬說,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國家戰略而非地方戰略,試驗區內更多是制度創新而非政策優惠,國務院也已要求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負面清單”管理是經濟管理的重要變革,不能僅僅局限於外資,對本國企業更應該如此,“因為市場秩序不管對內資外資都應該是公平的、非歧視性的”。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對內放開,將形成一個各類投資者平等准入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實際上,在外商投資之外的一些領域,中國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經實行了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的轉變,只是並未冠以上述名稱。梅新育舉例說,進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最初就是授權特定地區、獲得資格的企業開展此項業務,后來就是除了部分重點監管企業之外,其余全國全部放開。
一些人士擔心,由於涉及到金融、航運等服務業的開放,中國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的時機可能還不成熟,因為這些服務業與國外存在不小差距,擴大開放預計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張燕生將對外企全部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比喻為新一輪“狼來了”,“狼來了是要吃人的,外企在一些行業中比中資企業有競爭力得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說,政府在列清單的時候,不可能完全預見新興產業的發展,而國外的有關企業可能在這些行業先行佔據市場優勢,使得國內企業后來進入這些行業的困難大增。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表示,為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加強風險管控,政府除及時制定和調整負面清單、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外,還將通過反壟斷審查、金融審慎監管、城市布局規劃、環境和生態保護要求、勞動者權益保護、技術法規和標准等手段,構建風險防御體系。
就宏觀調控而言,政府對市場“放手”帶來的一大變化就是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微觀政策要活”的同時,也強調“宏觀政策要穩”。
“在微觀層次的管理上面要推廣‘負面清單管理’,在宏觀層次的管理上則要反之,這一點決策者需要把握好。”梅新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