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網絡名人於建嶸赴貴州貧困村挂職 稱自帶干糧

微博

2013年09月16日07:2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網絡名人於建嶸赴貴州貧困村挂職 稱自帶干糧

於建嶸赴貴州貧困村挂職 稱仍會傷亡發微博

  於建嶸說,納具村的破舊房子,在通過改造重建后,可供外來的藝術家住宿。

於建嶸赴貴州貧困村挂職 稱仍會傷亡發微博

  昨天,於建嶸到達貴州興義市則戎鄉納具村。

  昨天上午,知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於建嶸從北京出發,奔赴貴州省興義市則戎鄉納具村任村主任助理,指導鄉村建設。他的行動,在網絡上引來很多贊揚和祝福。

  於建嶸昨天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暫定挂職時間為2年,他和他的團隊將在納具村建立培訓基地,培訓當地的農民制作手工藝品、種植環保的農產品等,但任職期間“絕不會要當地一分錢”。

  □簡介

  於建嶸,1962年9月生於湖南衡陽。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0年12月,於建嶸被30多萬網民公推為與郎咸平、戴旭、郭亦平、張宏良等人並列的“中國互聯網九大風雲人物”之一。

  2011年1月25日晚,於建嶸在微博上開通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賬號,發起了微博打拐行動。

  2012年10月,於建嶸因為一系列隨手公益活動,成為《華爾街日報》中文版“中國創新人物獎”慈善類獲獎人。

  本版採寫京華時報記者 孫雪梅 本版圖片同行網友供圖

  貴州農村邀於建嶸任村官

  於建嶸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他關注農村發展、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社會公益。而這一次,作為一名研究者,他選擇去鄉村一線挂職村主任助理,還是出乎很多人意料。

  在貴州省興義市則戎鄉政府發給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商請函中,這樣寫道,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則戎鄉是貧困山區,於建嶸一直在該鄉指導民族村庄整治和文化搶救工作,為進一步開展此項工作,擬請於建嶸同志到則戎鄉安章村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助理,時間暫定為兩年(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

  針對網友“村主任助理不用群眾選舉和組織部任命嗎”的疑問,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村民委員會是自治組織,不存在級別。村主任助理僅僅是為村官提供一個平台,沒有實質意義,因此是否任命於建嶸,由鄉政府就能決定。

  於建嶸本身有自己的工作,去農村能說去就去嗎?對此,他表示,“我本來就是研究農村問題的,到農村挂職也是我的一項工作。”

  網友贊深入農村教學相長

  於建嶸赴貴州農村當村官的消息,昨天迅速在網絡上廣為傳播。

  網友“語無憂”在於建嶸微博中回復:“好樣的!沉下去,腳踏實地做學問,體體貼貼辦點事。今天的農村也應該讓農民接受知識分子的再教育,教學相長。再虛心聽取好心人的建議,定能取得可觀的成效。”

  也有實名認証的博友留言說,“當地若有需要幫助的孩子或是亟待支持的鄉村小學,請算我一份。每個人都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個社會終究會美好起來。”

  對於網友關於任職待遇方面的關切,於建嶸在微博上說:“1.我絕不在貴州領一分錢工資補助和報銷車馬費,絕不到村民家白吃白佔,全是自帶干糧。2.希望能將布依族的納具村從衰敗中得到修復,建立文化旅游性質的‘布依大院’,並為天下的藝術家打造一片創作空間。3.我個人的能量有限,拜請朋友們參與。”

  □對話於建嶸

  低調抵達沒有歡迎儀式

  京華時報:幾點到的挂職村,當地有歡迎儀式嗎?

  於建嶸:現在(昨天下午4點半)還在去往納具村的路上,就是挂職的那個村。納具村是后來納入了安章村的管轄范圍,所以說法不太一樣,有的說是我到安章村,有的說是納具村。我們先去了30公裡外的另一個村,去給那裡的孩子發放了幾百個書包和一些衣物,先完成隨手公益。

  我們到村裡很低調的,沒有任何歡迎儀式,相當於來做一個社會實踐,要什麼歡迎儀式?

  京華時報:你去了住哪兒?自己掏錢嗎?

  於建嶸:今天先住酒店,當然自己掏錢。我說過,不會花當地一分錢,不報銷任何車馬費。明天就開始動工建房,把農民倒塌的房子,重新建設起來,建成“布依大院”,建成培訓基地,以后就住在大院裡,工作也都主要在這開展。

  上月考察時主動提合作

  京華時報:為什麼選擇納具村?為什麼選擇做村干部而不是鄉鎮干部?

  於建嶸:今年8月,我應邀到這個村來考察,看了之后,當時就覺得這個傳統的村落需要更多的發展方向,需要尋求合作,需要一些新的發展思路。當時我就跟黔西南州的領導提出來了。

  我所了解的納具村,村裡現在有27戶已經離開,房子倒塌了,到別的地方生活了。全村生活水平處於中下水平,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資源,和外界的溝通渠道太少,觀念上也沒有改變。

  考察時,州領導也跟我說,“專家不能隻動口不動手,怎麼做,給些經驗。”雙方很快就談到了一起,我就提了一個要求,“我要進村,不去縣裡,也不去鄉鎮,而是去村裡,所以村干部是這麼來的。”

  京華時報:有報道說,你是向社科院請假后來貴州農村當村官的,請假兩年也可以得到批准嗎?

  於建嶸:那是一種誤傳,不存在請假一說。我本身是研究農村問題的,我來這農村一線實踐,這就是我的工作。

  關於任職時間,兩年也只是暫定的,也未必就兩年,我的設想是兩年就把“布依大院”建起來,把培訓基地建起來,我在這待10年、20年也不一定。這是對鄉村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究,本身也是我的工作。

  京華時報:你所有的時間都會在村裡工作嗎?有沒有團隊一起工作?

  於建嶸:我每個月在村裡多久,沒有固定的要求,每個月10天半個月,或者一兩個禮拜都有可能,根據實際需要。

  建團隊拉資源幫助農民

  京華時報:你能給這個村帶來什麼?

  於建嶸:我不用政府一分錢,不要政府的資源,絕不做形象工程。我的想法是,吸引社會資源到這裡來,共同參與建設。

  今天跟我一起來的,就有三十多人,都是自願來的。有建筑設計師,可以幫助把農民凋零的房子建設成“布依大院”,有做民族服裝、工藝品方面的專家,還有農產品公司的負責人。

  今后,我將在全國招募志願者,做農民手工藝品的免費培訓,我們還可以提供生產資料給農民,然后團隊協助推銷產品。今天來的還有上海一個公司的領導,准備指導當地生產高檔環保農產品,比如秋葵,種出來后,公司負責銷售。

  我也在建一個工作團隊,我一個人做不過來,我的目的是把資源都拉過來。給他們思路,去找資源,幫助當地農民。這個團隊主要找本地人,將來可能會有一些補貼。農民把破舊房子租給我們,“布依大院”建起來后,外面的藝術家、書法家、創作者來住宿,就會有一些收入,收入可以用作補貼。

  京華時報:你到村裡會不會拆房子?當村官后,還會經常上微博嗎?

  於建嶸:不做拆房的事情,租農民的房子,也是要農民自願的。上網是必須的,我還要靠微博拉動很多資源到村裡來呢!

(責編:李海霞、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