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李克強詳解“中國經濟第二季”治理思路

沈瑋青

2013年09月17日07:1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李克強詳解“中國經濟第二季”治理思路

李克強詳解“中國經濟第二季”治理思路

  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我們權衡利弊,認為這無助於解決深層次問題,因而選擇了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策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以“創新”為主題的201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9月13日在大連閉幕。此次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世界詳細闡述了我國新一屆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經濟治理思路,傳遞了“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將更精彩”的積極信號。

  在金融危機之后的第五個年頭,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仍任重道遠。發達經濟體有望進一步復蘇,但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再加上美聯儲釋放將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信號,更讓新興市場遭遇嚴峻考驗。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也經歷了經濟增速下滑、政府債務攀升,金融市場波動等一系列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強近期密集發聲,從9月8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到10日會見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企業家代表,再到11日在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這些表態傳遞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和本屆政府的改革決心。

  不靠短期刺激措施促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呈現逐季下行的態勢,一季度經濟增長7.7%,第二季增長7.5%,逼近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放緩是否會導致“硬著陸”的擔憂,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中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這種發展,靠的不是短期刺激措施,而是靠“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措施”。

  李克強在與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代表舉行對話交流時說:“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有一種選擇就是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增加赤字,放鬆貨幣,這可能會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對未來未必有利”。

  李克強將目前“穩增長”措施稱為“站穩腳跟”的力量,即通過進一步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及調結構、促改革,立足長遠發展進一步發掘增長潛力。“特別是突出釋放改革最大的紅利,激發市場的活力,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使它們和穩增長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些應該說目前已經見到成效。”他說。

  從目前公布的一系列宏觀數據來看,經過半年的調整,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跡象。

  我們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服務業等領域放寬市場准入,引導民間投資增長,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數,8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7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信貸投放量和發電量8月份也出現進一步反彈跡象﹔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內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出口、消費、投資數據呈現出攀升態勢。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夏季達沃斯年會期間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企穩回升,但不會過熱,明年也將是穩定增長的趨勢,GDP增速大概在7%-8%之間。

  包括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在內的眾多機構近期也紛紛上調了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消費者的終端需求和投資活動已經開始對整體經濟回升起到支撐作用。

  “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會更精彩。”李克強說。

  擴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

  對於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動力,李克強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再次強調了“調結構”和“促改革”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隻有轉型升級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自7月份以來,新一屆政府的政策指導方針更加具體和更具有操作性,從“不能做什麼”(即面對經濟放緩不出台新的刺激措施)轉變為“要做什麼”,從支持服務業發展、鼓勵基礎設施投資、解決經濟中存在的部分結構性問題等方面入手,將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穩增長結合在一起。

  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工信部今年7月和9月連續公告了兩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國務院還要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而對於節能環保產業政府則將加大支持。

  李克強還強調了擴大內需和發展服務業在“調結構”過程中發揮的重要性。他認為擴大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

  “中國的一大優勢是擁有追求美好生活並且願意為之辛勤工作的13億人民,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我們要努力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包括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例如擴展寬帶和4G牌照等”,李克強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服務業作為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可為經濟轉型緩解壓力”。

  從8月1日起,我國對月銷售額不超過兩萬元的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其中大部分是服務業企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也稱,中國經濟發展中產生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區域、城鄉發展差距仍然比較大。這些問題要求政府把更大的精力放在結構調整,優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方面,同時也為改革留出更多空間。

  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

  作為新一屆政府履職以來的“重頭戲”,改革也是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各方關注的焦點。對此,李克強在論壇上再次提出,改革依然是我國未來發展最大的紅利,並再次用“壯士斷腕”形容改革決心。他還指出,要尋找、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答中外記者問時,談及機構改革及政府職能轉變首次提出“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分析普遍認為,李克強此次達沃斯的表態再次向世界顯示了新一屆政府實施改革的堅定決心和魄力,也預示了改革進程將進一步深化。

  在此次論壇中,李克強多次提到了金融改革,強調“我們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他在開幕式上回答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提問時表示,“這(金融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勇氣,而且要有智慧,要尋找、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在金融體制改革中,抓住重點和難點或者說是關鍵問題,將有利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會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於促進全面改革的深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3日發布報告,表示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是一項緊迫任務,包括社會保障體系等多重結構性改革也有待進一步推進。IMF副總裁朱民則建議,建立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和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改革中的關鍵。

  同時,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是新一屆政府改革重點之一。以“簡政放權”為切入點的新一輪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允許民間資本開設民營銀行,投資鐵路建設也為民間資本打破壟斷行業“玻璃門”提供制度保証。李克強在與中外企業家對話時,將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稱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新京報記者 沈瑋青

  ■ 企業聲音

  民營企業家對未來改革充滿期待

  對於李克強的此次表態,參會企業家,特別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反應積極。

  中國游戲企業完美世界CEO蕭泓表示,李克強總理的講話非常“給力”。“作為民營企業家,特別希望政府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尤其是改善科技類企業的創業環境,這是對企業最大的幫助”,他說。

  熙可集團執行總裁朱演銘亦對未來的改革舉措充滿期待。“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政府真的能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打破壟斷,堅持走市場化道路,那麼中國經濟‘第二季’一定會比‘第一季’更精彩”,中國的企業家也會更加有安全感。”他說。

  張永軍:“中國經濟第二季”更注重質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稱,從“第二季”起,經濟增速不會像原來那麼高

  從“第二季”起,在速度和質量方面,我們將更傾向於重視發展的質量,提高發展的水平,而經濟增速則不會像原來那麼高。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張永軍

  在日前結束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強調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市場對於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出台何種重大改革舉措充滿期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張永軍昨日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需要的是更加注重質量的經濟發展,而這就要靠上下一心的推進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來實現。對於三中全會的政策,他最期望在土地制度及財稅方面推出更多改革措施。

  反彈趨勢能否保持尚不確定

  新京報:應該怎麼理解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經濟第二季”的表述?

  張永軍:李克強總理上任后就多次提及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我認為這就是“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的核心內容。

  “第一季”的時候,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但從實際結果來看發展質量不夠高。而從“第二季”起,在速度和質量方面,我們將更傾向於重視發展的質量,提高發展的水平,而經濟增速則不會像原來那麼高。

  新京報:今年7月和8月的經濟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有企穩態勢。你認為這種趨勢是否可持續?

  張永軍:從各項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確實在反彈,而且我認為反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這種反彈趨勢能否保持下去,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從外部環境來看,發達經濟體現在雖然復蘇了,但最近新興經濟體情況不是太好,所以近期的反彈更大程度上是受內需拉動,這其中有一些政策因素推動。

  從長遠來看,要維持經濟增長,還是要通過改革營造良好的體制發展環境,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目前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調結構、促改革”,此外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也可能會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政策,這些都會對中國經濟有促進作用。

  土地制度及財稅改革比較關鍵

  新京報:你期待三中全會會推出哪些方面的措施?

  張永軍:我希望是土地制度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這兩項是比較關鍵的改革領域。

  新京報:這是不是也是李克強總理說的“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

  張永軍:是的。土地管理制度與城鎮化息息相關。但在實際情況中,比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土地方面制度還沒有明確,這就帶來一些麻煩。

  而在財稅改革方面,今年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營改增”、結構性減稅等,未來主要聚焦在是否開征房產稅,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重新劃分等問題上。

  新京報: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下一步推進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張永軍:所謂“牽一發動全身”,改革觸及到各方面利益關系。在各項改革措施的執行過程中難免有相關方利益受損,如何補償,如何平衡各方關系,在改革方案設計上是最大的難點。

  所以,改革還是要循序漸進。目前在“營改增”的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地方政府利益受損后改革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出現。在改革設計方案時,中央應對地方政府利益進行適當考慮,比如在財權多劃分一些,不要一下子使其利益受到太大剝削,這樣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會更高。新京報記者 沈瑋青

(責編:夏曉倫、聶叢笑)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