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統計顯示,在各級工會的大力推動下,全國已有2.76億職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在集體合同中體現了他們的“收入話語權”。
工資集體協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推動解決企業工資問題、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的根本制度安排,也就是在工會組織下為勞資雙方搭建“對話”平台,就工資水平和工資增長機制等有關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達成協議。
工資集體協商在我國得以強力推進,還是近幾年的事情。2011年初,全總制定了“兩個普遍”三年規劃,要求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和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明確“到2011年底已建工會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覆蓋率達到60%,2013年底達到80%以上”的目標。
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共簽訂集體合同244.6萬份,覆蓋企業584.8萬家,覆蓋職工2.76億人。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130.2萬份,覆蓋企業324萬家,覆蓋職工1.5億人。
目前,非公企業、在華外資企業和小微企業成為推動工資集體協商的工作重點。幾年間,沃爾瑪、肯德基、家樂福等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均開展了集體協商。
全總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表示,不斷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充分保障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的話語權、共決權,無疑是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實效的一個重要措施。
“調查發現,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企業的職工工資增長幅度明顯高於未開展協商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建立,使職工對未來收入有了良好預期,穩定了隊伍,留住了人才,改善了企業用工環境,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張建國說。(記者樊曦 齊中熙)
- 中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8億
- 2013’經濟全球化與工會國際論壇開幕
- 廣東令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2%繳工會費 企業主:有去無回
- 鄭煤集團公司工會加強職工群眾工作紀實
- 富士康工會直選疑雲:壓根沒有這回事
- 中國人壽工會撥付30萬元慰問金救助當地受災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