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她的說法,這樣的產品正品價格一般在5.5-6元一斤。雖然這些是殘次品,但是有些包裝還是好的,批發3元一斤,拿回去可以搞促銷,利潤也不少。而那些包裝袋破損的產品,回去后可以散裝出售。
據其介紹,在倉庫中,大致有數噸即將過期或者已經過期的湯圓,如果孫嘉能全部都要,就可以按2.5元/斤出售給他,不過水餃量沒有太多。
當問及這樣的產品能否食用時,朱彥霞表示,又不是壞了的產品,肯定能吃。
而新金融記者查閱《食品安全法》發現,其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禁止生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過期食品屬於“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即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對於違規銷售過期食品的個人或單位,《食品安全法》做出的處罰則是,沒收涉嫌違法的產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處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貨值超過1萬元的,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証。
對於殘次產品的流向問題,新金融記者與思念官方取得聯系,但是截至發稿,沒有得到相關回復。
█ 收緊的招標
殘次產品流向市場,按照經銷商們的說法,他們手中的殘次品都是從馬路對面的思念工廠直接進貨。
思念一位在職工人告訴新金融記者,思念的這個廠的確有殘次品出售,但是一般人根本買不到,必須得有“熟人”引薦,然后跟別人一起參加招標。並表示,前段時間,他們還能從廠裡以9毛/斤的價格直接買到,但是最近,聽說殘次品全部承包給了一個大經銷商,“被他一壟斷,我們也不能直接買了。”他說。
這個說法與曾經參與招標的經銷商說法一致。2013年初,曾經參與思念殘次品競標的王峰(化名)向他人透露,參加競標是有資格的,不是誰想參加就能參加的,目前就這幾個人在參與,其他人都不行。而且思念的次品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幾個人在操作,一般不讓外人參與。並表示,思念的次品不定期會舉行招標,每次僅面點就有幾百噸。客戶如果競拍下來,就意味著要把這批次品全部接收,不管好壞價格也是統一的。
王峰表示,競標拍下來的產品,他們也是需要經過篩選,有不少東西隻能扔掉,比如一些變形的油條片等,剩下的品相相對好一些的產品,他們會挑選之后再進行銷售。競拍成功后,他們一般會把殘次品暫存在思念工廠的倉庫裡,或者自己租用冷庫暫存。
鄭州最大的陳寨冷庫相關管理人員告訴新金融記者,這裡面的確有相當一部分是速凍水餃、湯圓經銷商們的。因為現在正進入速凍食品的銷售旺季,這個冷庫早已出租。
王峰的下線李明(化名)也曾經表示,王峰每次從思念競拍下殘次品之后,都會有一部分通過他的批發部銷售。他的批發部就位於思念工廠對面,雖然面積小,但是客戶卻遍布河南全省。有的客戶甚至會從距離鄭州100多公裡的商丘等地來進貨。據他了解的情況,客戶將湯圓運回去,一斤可以賣到4塊多錢,雖然路程較遠,但是利潤很高。
李明透露,還有周口、濟源、洛陽、開封等很多地方的客戶都會來他這裡進貨,有人回去之后甚至可以賣到6塊錢一斤。
李明在向客戶介紹的時候,提及最多的就是“白皮箱”湯圓,所謂的“白皮箱”湯圓,指的就是從生產線上打下來的次品湯圓,塑料袋裝著,外面是一個黃色的瓦楞紙箱子,因為箱子上隻打印了規格和生產日期,沒有其他原本應該有的相關信息,所以稱為“白皮箱”。
對於思念的殘次品招標會,思念工廠一位王姓負責人曾對前來競標的人士表示,他們每月出的殘次品有一兩百噸,要想參與競標的話,就需要把這些產品不分好壞全部拍下來,按照以往的情況,每噸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以往的次品招標,都是包括王峰在內的幾個相熟的人參與,要詢問具體該怎麼參與競標,需要找招標辦。
而新金融記者了解到,在招標辦,如果是個人參與競標,需要帶著身份証,提前交一定比例的保証金。保証金的多少一般看該批次品的多少而定,通常幾萬元,如果中標,保証金會沖抵貨款,否則會退還。
10月18日,新金融記者撥打思念招標辦電話,提出有人想參與殘次品競標,但招標辦工作人員表示,近期殘次品已經賣完了,等再有殘次品時,可以電話通知。
█ 不能以思念的名義
對於思念經銷商們公開銷售的沒有標注任何信息的殘次品,工商部門曾表示,次品並非完全不能銷售,但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定,標注相應的產品信息。依據這種水餃、湯圓的銷售形態,應該歸為散裝食品。
工商部門所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按道理,這個湯圓箱子裡應該有一張檢驗表,標明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並注明這是次品,否則就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上述工商部門負責人說,因為速凍食品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食品,需要冷凍保存,而按照目前這些殘次冷凍食品的銷售形態,很容易在運輸銷售過程中出現污染、解凍的情況,這會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不過,據接觸過思念招標辦的知情人士透露,思念招標辦張姓負責人曾告訴過他,雖然有《食品安全法》,但是管理部門根本不會查他們,隻要不以思念的名義賣就行。“你拿這些產品,打著思念的招牌賣,那肯定不行啊!有些話不好跟你解釋,你明白就可以了。”他說。
據知情人士透露,因為涉及《食品安全法》,“不能以思念的名義賣”的不成文規定在經銷商中間廣為人知。即便如此,在陳寨蔬菜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們,還是經常以思念的名義招徠顧客,售賣沒有標注任何信息的殘次品。
一位速凍食品行業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廠家人員的意思是暗地裡對其經銷商販賣殘次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直接助長他們;表面上還是要遵從2012年底新出台的速凍食品行業標准,而思念就是這些標准的起草單位之一。
他所說的由思念參與起草的速凍食品行業標准,是指《速凍食品生產管理規范》、《加工 食品銷售服務要求——速凍食品》以及《速凍食品物流規范》等。據了解,這個標准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由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共同制定的。內容涉及速凍食品行業包括生產、銷售、貯存、運輸等各個環節。而制定這些標准的背景,就是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速凍食品行業食品安全事件。
在速凍食品行業,殘次品是一個比較隱秘的區域。然而,經銷商們卻從不避諱,當他們把產品賣給顧客時,往往以“這是思念的”加強顧客對其信任度。沒有經過檢驗、缺失的冷鏈物流售賣沒有安全保障的殘次品的行為,已經將消費者的安全置於危險之地。
中國商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標准規范處處長、高級工程師曹德勝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食品生產環節產生的殘次品,分兩種情況:如果是被污染的,必須按照規定進行銷毀;如果產品品質是好的,但是發生了外表破損、餡料外流等情況,那說明產品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需要把它們收回重新加工。
“總之品質沒問題但是出現破損的殘次品不能進行直接銷售。”他說,如果是低價處理,那就不在正常銷售范圍之內了,而是正常經營活動之外的商業行為。
對此,廈門一位速凍食品生產企業總經理表示贊同,按照行業規則,他們所產出的殘次品一般會售賣給養殖場,而不會直接進行銷售。
“速凍食品另一個生產大省在山東,據我了解,一般產出的殘次品都低價賣給了養豬場或者養貂場,總之不能流向市場。”他告訴新金融記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