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芳曼
結構調整之下保險業的內生動力開始顯現﹔監管部門“放權”、“鬆綁”及時,行業開始打造的“保費、投資”雙輪驅動格局,利好長期穩健發展
中國保監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險市場運行平穩,經營效益大幅提升,已步出兩年多來保費增速減緩、經營利潤下滑的“泥淖”。
分項看,前三季度保險業“成績單”有三個亮點:
一是保費趨穩——前三季度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432.6億元,同比增長11.2%,增幅同比增加3.9個百分點。
二是利潤大漲——預計行業利潤總額達917.5億元,同比增長134.9%,其中產險公司327.9億元,同比增長20.2%﹔壽險公司470億元,同比增長515.7%。
三是投資飄紅——前三季度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2724.2億元,收益率3.82%。投資收益相當於保費收入的20%,已成為各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
在宏觀經濟數據逶迤上行的背景下,保險業發展快速回暖,特別是壽險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0%,這“驚人一跳”的力氣從哪裡來?
結構調整先苦后甜,保障型業務“頂大梁”
保險業剛剛走過嚴冬——2010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保險市場保費來源萎縮﹔資本市場遇冷間接令保險投資收益低迷。同時,保監會開始大力引導行業“轉方式、調結構”,在償付能力監管、市場行為監管等方面接連出台政策,促使行業適當壓縮理財型產品規模,注重發展保障型等內含價值較高的業務。2011年,保監會叫停誤導問題嚴重的駐銀行銷售以及規范電話營銷,重創靠銀郵渠道獲得半數保費的壽險業。到了2012年,又逢壽險滿期給付的高峰,如此“內憂外患”之下,2012年行業發展僅實現8%的增長,20年來增速首次跌出兩位數。
2013年,各項改革措施“發后勁兒”,保險業快速回暖。1—9月,人身保險業實現規模保費11014.2億元,同比增長18.04%。其中,決定發展質量的新單規模保費5895.23億元,同比增長23.14%,扭轉了新單保費連續兩年負增長局面。
“‘內生動力’開始顯現,各公司都嘗到了結構調整的甜頭。”保監會壽險部一位負責人指出,1—9月主要壽險公司業務中,保障功能較強的健康險、意外險和普通型壽險增長明顯快於其他險種,壽險公司傳統分紅險保費收入6766.2億元,同比增長7.1%,佔壽險公司業務的78%﹔健康險與意外險同比分別增長24.8%和18.5%﹔財產險中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同比分別增長28.6%和21.4%,進一步改寫財險公司車險獨大的格局。“今年8月費率市場化改革實施以后,傳統壽險新單同比增長52.7%,為2000年以來最高增速。保障型業務為行業發展‘頂大梁’,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這位負責人說。
截至今年9月,全行業積極參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等項目,實現保費收入逾180億元。“思路一寬就有空間。保險業利用專業優勢主動參與基本醫保服務,拓展出又一條發展道路。”南開大學保險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說。
投資政策接連“鬆綁”,發展動力不再失衡
“今年前三季度的保險資金運用收益2724.2億元,超過2012年全年的收入,相當於今年同期保費收入的20%。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保監會資金監管部主任曾於瑾說。
保險業發展必須有保費、投資這兩個“輪子”。2010年8月起,保險資金被允許在一定條件下投資不動產、未上市股權等新投資領域,但保險資金總體上感覺“束手束腳”,難以施展。
水活,魚才肥。2012年以來,監管部門加大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改革力度,陸續頒布16項措施,把投資權和風險責任進一步交還給市場主體:
——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並不斷放寬條件。
——放開了銀行理財、集合信托、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等金融產品投資渠道,促進保險公司改善資產配置,提升投資收益。
——放寬無擔保債券投資限制,豐富債券投資品種。
——支持投資產品、項目創新。
朱銘來認為,保險投資收益大增,除了直接體現在行業利潤中,也為萬能險等理財型險種積攢了市場人氣,間接帶動保費增長﹔長遠看,則是打造“保費、投資”雙輪驅動格局,利好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監管部門的‘放權’、‘鬆綁’非常及時——今年上半年股市較好,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大量資金需求,各公司有了新政策,才能靈活調整策略,把握機會。”他說。
利潤驟增並非“異常”,穩健發展大勢不變
今年壽險公司前9個月利潤增速過快,令一些人擔心“大起大落大隱患”。
保監會統計信息部副主任朱金渭解釋說,壽險利潤同比增長5倍多的速度看似“異常”,實為多種因素疊加。除了結構調整動力和投資政策紅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去年利潤基數較低,隻有76億元,較2011年減少328億元,因而今年前三季度的“大增”只是回歸原來的利潤水平。“任何一個保險市場的發展都經歷過短時間的起落,我們更注重業務結構和發展質量,對此不必過分擔憂。”朱金渭說。
“監管部門會適應形式不斷改革完善政策,注重業務結構和發展質量也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二者的合力能夠保障行業不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並在發展中增強應對復雜形勢的能力。”朱銘來說。
據了解,今年8月份保監會啟動壽險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已有82家公司送審或備案利率市場化的新產品,而其中重疾險、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和年金保險等保障型險種佔比達70%——學會從市場競爭與政策導向中汲取雙重能量的中國保險業,已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