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
普洱茶餅。
普洱生茶。
昨日,第四屆浙江溫州茶博會落下帷幕。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盡管溫州地處傳統綠茶產區,但展會現場八成以上的攤位都是其他茶種的天下。溫州的許多投資者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從盲目擴張到分散投資、步步為營。
有業內人士在受訪時對記者表示,盡管市面上出現了過萬元一餅的天價新茶,但隨著受眾對普洱茶的了解越來越深,從原料價格和產品質量等就能大致估算出一餅茶的成本。“在注重質量、品牌的前提下,民間資本更關注那些性價比高的茶。”
業內人士更提醒消費者,即使是在原材料暴漲的背景之下,一餅高端普洱生茶的成本價頂多一兩千元,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單餅售價超過15000元的天價茶已背離了產品自身價值,純屬資本運作的炒作行為。
浙江茶展 綠茶反成配角
10月25日~28日,第四屆浙江溫州茶博會在這座民間資本重鎮舉行。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盡管地處傳統綠茶產區,但展會現場八成以上攤位都是其他茶種的天下,被業界稱為高端普洱“三劍客”的陳升、合和昌、福今受茶友熱捧。
“北有綠茶(龍井),南有鐵觀音、岩茶,我們對普洱、岩茶等認知已有相當的基礎。”又十年茶業董事長王義在受訪時表示。
投資普洱茶
溫州民間資本尋求出路
80后的王義2002年大學畢業后進入家族企業做皮革生意,很快就積累了豐厚的原始資本,“一年做個幾千萬元不成問題。”2007年金融危機,他的廠沒受到最直接的打擊,很快就緩過來了。“前幾年我開過典當行,炒過房,也放過貸。當時托關系買的房內部打折后4萬多元一平方米,2010年漲到6萬多元我沒出手,如今跌到3.2萬元也沒人要,現在還在繼續還貸。放貸最初也很風光,別人還來求我將他們的本金放在我這操作,隻要我給他們10%的回報。盡管后來我收手還算早,但也虧了一個多億。”
自2010年接觸普洱茶起,王義曾對比過不同投資項目的收益率:“當時把錢拿去放貸,最短7到15天就有高額利息收回來,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投資普洱的周期肯定要長很多,經過2007年的大跌,當時普洱茶的行情相對穩定,我便開始將部分資金投入這個行業,也算是民間資本尋找新出路吧。”
廣州茶業協會副會長、合和昌董事長鐘廣林表示,前幾年有的溫州人盲目投資普洱茶,結果買了很多品質不佳的天價茶,現在知道當時走了彎路。“藏茶不能炒作,而應通過干倉長期存放,以時間換取一定的利潤空間。”
與溫州相類似的東莞同樣活躍著大量民間資本。在東莞茶博會期間,記者曾了解到有投資者與茶商合作獲利后再分成。“有投資者看上茶商的產品質量、品牌和經銷商渠道,就與茶商合作,先拿出1000萬元把一個倉庫的貨都包下來,但銷售仍歸茶商去做,最后獲得的利潤再按比例分成。”東莞茶葉協會會長高飛告訴記者,茶商需要流動資金、投資者需要項目,民間認購剛好將兩者捆綁在一起。
梁先生原本在東莞開廠積累了資本,后來辦起了財務公司為企業提供周轉資金,年息20%。“投資茶葉是因為我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價格低我就收,別人炒作什麼我就立即高價出貨套現,總之某個品牌突然暴漲的話,其中肯定有詐。”而王義也表示,除了投資普洱茶外,自己還有皮革、礦產等多個項目同時進行。
行家
收藏茶葉首看性價比
“當普洱茶遇上資本運作,我們以后喝什麼?”日前,有茶友在論壇上如此調侃。原來,近期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單餅價格超過15000元的天價普洱茶,並引起多方質疑。
“一般的茶企都是先保証質量,再拓展渠道,而這種以天價為噱頭的模式已經背離了產品資深價值。”有業內人士稱,這些天價茶表面上很熱鬧,其實都在生產商和經銷商手裡倒騰,消費者很難接觸到。
“如今懂茶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許多經銷商和茶友也去過產區,從原料價格和產品質量等就能大致估算出一餅茶的成本。再稀缺的料,能做成產品的頂多5000元一公斤,成茶成本頂多1000多元,售價高出十幾倍的話實在是匪夷所思。品質好不好終究要經過市場檢驗。”資深茶友張先生認為,隨著普洱北行的大趨勢,全國接受普洱茶的人越來越多,要想獲得市場認可,在保証品質的前提下,性價比是最重要的。(文、圖:記者郭曉昊、林琳)